[發(fā)明專利]自動剪折布帶的設備和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37326.7 | 申請日: | 2012-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5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國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國明 |
| 主分類號: | B65H45/28 | 分類號: | B65H45/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227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布帶 設備 方法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織標剪折設備和方法,尤其是一種自動剪折布帶的設備和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織標剪折機是一種平滑型的只能同向折邊的設備,該設備只能剪折中間有裁切標記的織帶,普通的布帶因沒有橫向的高出布面的推線裁切標記,就不能剪折,該設備結構復雜,不能一頭正折、一頭反折,只適合較短的織標剪折,并且嗓音大,速度慢,造價高,又不能剪折所有的布帶。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織標剪折機只能單向折邊,只能剪折有推線裁切標記的織標等狀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剪折所有布帶,既能正折又能反折,并且剪折長度靈活,速度快,噪音小的結構簡單的剪折設備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這種自動剪折布帶的設備和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1、送料工序:布帶由微動開關連桿控制送料輥轉動送料;
2、步進數(shù)控送料、熱切工序:按裝在同一主動軸上的接近開關和偏心輪分別連動控制步進電機驅動步進送料輥數(shù)控送料和熱切刀的斷切;
3、電熱折刀折邊工序:在主動軸上的上凸輪和在連動軸上的下凸輪分別連動控制上下電熱折刀通過上下收料輥中間,完成布帶的正反折邊或同向折邊。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還可以進一步完善,前面所述的電熱折刀折邊工序,作如下說明:
主動軸上的上凸輪推動上電熱折刀下行,按住布帶一頭塞進一組不停轉動的上收料輥中間,完成布帶的正折折邊;布帶下落到下端可調節(jié)落點高度的待折位置時,連動軸帶動下凸輪推動下電熱折刀前移,按住另一頭布帶塞進一組不停轉動的下收料輥中間,完成布帶的反折折邊;下電熱折刀和下收料輥的位置調換一下,就可以做成二頭都同一方向的折邊。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既能正折,又能反折,并且剪折長度可調節(jié)范圍較廣,適用料材較廣,結構簡單、速度快、噪音低,既適合做織標剪折,又適合做各種布帶剪折,特別是適合需要正反折,長度又長的傘帶剪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轉動軸連接和控制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圖中:1.卷裝盤帶,2.送料輥,3.微動開關連桿,4.步進送料輥,5.接近開關,6.熱切刀,7.上電熱折刀,8.上凸輪,9.偏心輪,10.主動軸,11.上收料輥,12.下電熱折刀,13.下凸輪,14.下收料輥,15.折帶,16.連動軸,17.微動開關,18.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這種自動剪折布帶的設備和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1、送料工序:如圖1所示,布帶由微動開關連桿(3)控制送料輥(2)轉動送料;
2、步進數(shù)控送料、熱切工序:如圖1、圖2所示,按裝在同一主動軸(10)上的接近開關(5)和偏心輪(9)分別連動控制步進電機驅動步進送料輥(4)數(shù)控送料和熱切刀(6)的斷切
3、電熱折刀折邊工序:如圖1、圖2所示,在主動軸(10)上的上凸輪(8)和在連動軸(16)上的下凸輪(13)分別連動控制上下熱折刀(7、12)通過上下收料輥(11、14)中間,完成布帶的正反折邊或同向折邊。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還可以進一步完善,前面所述的電熱折刀折邊工序,作如下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主動軸(10)上的上凸輪(8)推動上電熱折刀(7)下行,按住布帶一頭塞進一組不停轉動的上收料輥(11)中間,完成布帶的正折折邊;布帶下落到下端可調節(jié)落點高度的待折位置時,連動軸(16)帶動下凸輪(13)推動下電熱折刀(12)前移,按住另一頭布帶塞進一組不停轉動的下收料輥(14)中間,完成布帶的反折折邊;下電熱折刀(12)和下收料輥(14)的位置調換一下,就可以做成二頭都同一方向的折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國明,未經(jīng)高國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732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