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富硒蘆筍毛尖茶的加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37187.8 | 申請日: | 2012-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68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光宇;劉光憲;戴廷燦;羅紹春;張岳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達專利事務所 36111 | 代理人: | 劉凌峰 |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蘆筍 毛尖 加工 方法 | ||
1.一種富硒蘆筍毛尖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采摘:早春綠蘆筍留母莖后24~30天,開始人工采摘蘆筍嫩枝,嫩枝直徑1~2mm,長度8~10cm,原料采摘后,置通風陰涼處,盡量避免日光暴曬;
2)清洗:?將新鮮蘆筍嫩枝放入水池,用自來水沖洗,除去附著在嫩枝表面的泥土和雜質;沖洗后用甩水機甩干水分,然后薄攤于篾盤中晾干嫩莖表皮水分;
3)分選:采回的原料可能存在大小不一、老嫩不均,須人工進行分選,分選時,按嫩莖粗細分開單獨炒制,剔除過粗、過老枝條;
4)殺青:在手工電炒鍋中進行,在離鍋底10cm處的鍋底溫度125~130℃的條件下,每鍋投鮮嫩枝1.5~2.0千克;以鮮嫩枝下鍋后能聽到輕微劈啪聲為適中,響聲大表明溫度過高,蘆筍茶易焦、變色;無響聲表明溫度尚未到適宜溫度,不利去除蘆筍青味;炒制過程中注意采用揚燜結合法,以達到抑制、鈍化氧化酶的效果,殺青時間為6~9分鐘,殺青過程中應不停翻炒并抖散,防止蘆筍嫩莖在殺青過程中成團,影響殺青效果,炒至稍聞清香味時出鍋;
5)揉捻:殺青后的蘆筍嫩莖在篾盤中冷卻后,雙手握緊成團,然后單手向前推揉,利用腕力適量加壓,揉至有輕微汁液溢出、嫩莖表皮潤澤為度,揉捻后蘆筍嫩莖中部分汁液被擠出而粘附于表面,在沖泡時容易溶解于茶湯之中;
6)攤坯:主要為及時散發水分,揉捻后的濕坯應及時抖或扯散開來,并均勻地攤鋪在篾盤上,讓其在自然狀態下繼續散發水分;
7)炒二青:每鍋投放茶坯1.5~2.0千克,鍋溫80~100℃,炒制時間12~15分鐘,炒二青的目的主要是進一步減少蘆筍嫩莖中的水分,同時提高蘆筍茶的香氣,茶坯下鍋后要及時翻炒,做到邊炒邊抖散,并隨水分的散失逐漸降低鍋溫,炒至7~8成干時起鍋,起鍋后焦葉碎末;
8)攤晾:攤晾的目的是散發熱氣,使茶坯中水分含量均勻,攤晾的方法同步驟6),將炒二青后的茶坯均勻地攤置于篾盤中;
9)干燥:采用茶葉烘焙機干燥,將攤涼后的蘆筍茶坯平鋪于烘斗內,在溫度控制在110~130℃的條件下干燥時間為10~20分鐘,然后在溫度控制在70~80℃的條件下干燥時間為20~30分鐘,,每隔3~4分鐘翻動一次,烘至含水量約7%;
10)包裝:干燥后的蘆筍茶即為成品蘆筍茶,可用錫箔紙或錫箔袋密封后裝入包裝盒,此時蘆筍茶干、脆、易碎,包裝時應輕緩,碎末可混入加工后的袋泡茶粉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718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