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旋流器與沉降槽結合的赤泥分離洗滌工藝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36117.0 | 申請日: | 2012-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391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柯賢耀;李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F7/02 | 分類號: | C01F7/02;B01D21/26 |
| 代理公司: | 沈陽優普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魯江 |
| 地址: | 11000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旋流器 沉降 結合 分離 洗滌 工藝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氧化鋁生產,具體說是一種在氧化鋁生產過程中赤泥分離洗滌的方法,更具體說是將將旋流器和沉降槽結合的赤泥分離洗滌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氧化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即赤泥需要經過洗凈后才能外排堆存,目前世界上各氧化鋁廠赤泥的分離洗滌都采用沉降-逆向洗滌工藝流程,典型的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該工藝流程主體設備為沉降槽,其優點是緩存量大、能耗低,缺點是:設備大,造成投資大、占地大、需要加入較大量的絮凝劑以加速液固分離。以一個典型的年產100萬噸氧化鋁廠拜耳法赤泥分離洗滌工序為例,平底沉降槽直徑不小于46m,深錐沉降槽直徑不小于22m,沉降槽設備本體投資占工藝設備總投資約90%,沉降槽設備本體占地約占主體工藝區域(含檢修通道)54%,年消耗絮凝劑量約為250噸。當今世界新建氧化鋁企業發展趨勢是單線產能增大化、主體設備大型化,老廠又面臨著礦石品位日趨下降,原有沉降槽處理能力不夠的現狀。沉降槽大型化后對攪拌及驅動裝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沉降槽槽體重量增長率更是數倍于其處理能力增長率,使設備投資占整個工序的投資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申請人: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專利申請號:200610103783.1,申請日:2006-08-01,名稱為:一種赤泥分離洗滌沉降方法(下稱文件1)公開了一種氧化鋁生產中赤泥沉降分離洗滌方法。其工藝流程是一次赤泥分離和3~6次反向洗滌分離洗滌工藝,流程中的高位槽的礦漿自壓進入赤泥分離沉降槽,經分離沉降后的溢流即鋁酸鈉溶液送去分解,沉降底流即赤泥經3~6次反向洗滌回收附帶的有用成分后,直接排放。沉降槽的溢流和底流由泵進行輸送,其中三次洗滌溢流直接進入二次洗滌槽的進料混合器中。該方法中大型平底高幫沉降槽應用于礦漿分離和赤泥一次、二次洗滌,無傳動深錐沉降槽應用于結疤量少的3~6次赤泥洗滌。該專利優化了設備配置,簡化了工藝流程,可獲得合格的分離溢流和固含較高的棄赤泥,減輕了人員勞動強度,能節省設備投資和生產運行費用。
申請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申請號:200520200437.6,申請日:2005-06-20,名稱為帶自循環的赤泥分離洗滌工藝的裝置(下稱文件2),公開了一種帶自循環的赤泥分離洗滌工藝的裝置,它在分離沉降槽和每臺洗滌沉降槽上都分別設有溢流出口、溶液出口和底流出口,其溶液出口設在分離沉降槽和每臺洗滌沉降槽的中上部的位置處,并處于溢流出口標高的下方位置;在每個溢流出口和每個溶液出口處都分別設有一個泵,并通過管道將泵與槽相連接,使每臺槽都形成了部分溶液的自循環系統。該專利能夠大幅度降低赤泥洗水加入量,特別是處理低品位鋁土礦時,在單位產品赤泥量較大,赤泥沉降工序操作較困難的條件下,可保證沉降槽的進料液固比達到要求,從而保證沉降槽正常運行。
文件1是常規的分離加逆向洗滌流程(所謂逆向洗滌指洗滌沉降槽底流(主要由赤泥和少部分附液組成)往后走,越洗赤泥附液堿濃度越低,溢流也就是洗水往前走,越洗堿濃度越高,最后赤泥洗凈后外排或進一步處理,洗液送到其它工序用以稀釋礦漿),文件2也是分離加逆流洗滌流程,只是洗滌槽中的溢流分流一部分送到本槽而形成小部分內部循環,加大底流的稀釋液量,有利于赤泥的沉降分離。這兩份文件都用了沉降槽這一種主體設備和單一的逆向洗滌流程,這些在氧化鋁行業是非常常規的工藝流程。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工程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流器與沉降槽結合的赤泥分離洗滌工藝方法,通過增加旋流器、料漿槽等小型設備分流部分赤泥,可以大大減輕沉降槽的負荷,這樣可以減少新建廠的基建投資和絮凝劑耗量,保證老廠原有沉降槽滿足產量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61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