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力反饋技術的虛擬水墨擴散范圍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35882.0 | 申請日: | 2012-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12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侯增選;郭超;孫景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9/00 | 分類號: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關慧貞;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4***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反饋 技術 虛擬 水墨 擴散 范圍 計算方法 | ||
1.一種基于力反饋技術的虛擬水墨擴散范圍計算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驟:
(1)計算吸儲量
在水墨擴散仿真中吸儲度受虛擬力的影響,吸儲度表達式為:i×(1+p);
吸儲量的計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其中pen_size為毛筆模型直徑,其單位為紙元邊長,N為單個紙元的面積;
(2)計算深色擴散區粒子量
深色擴散區粒子量包括深色擴散區墨粒子量M深墨、水粒子量M深水,總粒子量M深為墨粒子量和水粒子量之和,單位均為粒子個數;
水墨擴散過程中墨粒子的擴散能力弱于水粒子,只有一部分墨粒子能夠擴散到淺色擴散區;設毛筆出墨量為M0,單位為粒子個數,供擴散的水墨量為M1,單位為粒子個數,則M1=M0-M吸;擴散到淺色擴散區的墨粒子量占供擴散墨粒子量的比例稱為擴散度,用字母d表示;在虛擬力影響下的擴散度表達式為:d×(1+p),此時此時擴散度隨著虛擬力的增加而增加;當時,擴散度達到最大值1,表明虛擬力的增加對擴散度不再產生影響;
深色擴散區墨粒子量M深墨計算如公式(2)所示:
M深墨=M吸×ink_density+M1×ink_density×[1-d×(1+p)](2)
其中ink_density為墨濃度;
深色擴散區水粒子量M深水計算如公式(3)所示:
M深水=M吸×(1-ink_density)????(3)
深色擴散區總粒子量M深計算如公式(4)所示:
M深=M深墨+M深水=M吸+M1×ink_density×[1-d×(1+p)]??(4)
(3)計算深色擴散區擴散范圍
水墨擴散區分為深色擴散區和淺色擴散區;深色擴散區擴散范圍為圓形區域,半徑為L1,單位為紙元邊長,L1的計算如公式(5)所示:
由此計算出深色擴散區半徑,從而得到虛擬力影響下的深色擴散區擴散范圍;
(4)計算淺色擴散區粒子量
淺色擴散區粒子量包括淺色擴散區墨粒子量(M淺墨)、水粒子量(M淺水),總粒子量(M淺)為淺色擴散區墨粒子量和水粒子量之和,單位均為粒子個數;
淺色擴散區墨粒子量計算如公式(6)所示:
M淺墨=M1×ink_density×d×(1+p)????????????????(6)
淺色擴散區水粒子量計算如公式(7)所示:
M淺水=M1×(1-ink_density)??????????????????????(7)
淺色擴散區總粒子量計算如公式(8)所示:
M淺=M1×[1-ink_density+ink_density×d×(1+p)]??(8)
(5)計算淺色擴散區擴散范圍
淺色擴散區擴散范圍為深色擴散區周圍的圓環區,其寬度為L2,單位為紙元邊長,參見圖1;L2的計算如公式(9)所示:
由此計算出淺色擴散區寬度L2,從而得到虛擬力影響下的淺色擴散區擴散范圍;其中,吸儲量是指宣紙模型能夠接收的最大水墨粒子量,用M吸表示,其單位為粒子個數;
單個紙元的吸儲量即為該宣紙模型的吸儲度,用字母i表示,吸儲度的單位為粒子個數/紙元;
吸入虛擬力影響系數p,p為當前的虛擬力F與最大輸出力的比值,設力反饋設備最大輸出力為Fmax,p=F/Fmax;p的取值范圍為0-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588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F 電數字數據處理
G06F19-00 專門適用于特定應用的數字計算或數據處理的設備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學,即計算分子生物學中的遺傳或蛋白質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或系統
G06F19-12 ..用于系統生物學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動態模型,遺傳基因管理網絡,蛋白質交互作用網絡或新陳代謝作用網絡
G06F19-14 ..用于發展或進化的,例如:進化的保存區域決定或進化樹結構
G06F19-16 ..用于分子結構的,例如:結構排序,結構或功能關系,蛋白質折疊,結構域拓撲,用結構數據的藥靶,涉及二維或三維結構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例如:基因型–表型關聯,不均衡連接,種群遺傳學,結合位置鑒定,變異發生,基因型或染色體組的注釋,蛋白質相互作用或蛋白質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