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甘蔗剝葉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35608.3 | 申請日: | 2012-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261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軍平;張金平;王土保;蔣宏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高新區科豐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D45/10 | 分類號: | A01D45/1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傳 |
| 地址: | 541004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甘蔗 剝葉機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用機械設備,具體為一種甘蔗剝葉機。
(二)背景技術:
據統計,甘蔗收獲作業占種植甘蔗總作業量的55%,而甘蔗剝葉所占用的時間為整個收獲作業時間的65%左右。
甘蔗剝葉的作業方式已由手工作業向機械化作業發展,作為甘蔗收割機配套的剝葉裝置目前有如下幾種(按發展進程排序):
1、差速輥刮片剝葉。剝葉效果欠佳,含雜率高。
2、旋轉刷剝葉。剝葉效果一般,大曲度甘蔗剝葉較為困難。
3、穿孔抽芯剝葉。操作不方便,難度較大。
4、剝葉輥剝葉。
所述剝葉輥剝葉在理論上是可行性較好的一種作業方式,通過對滾的剝葉輥旋轉,剝葉輥上設置的剝葉元件抽打蔗葉蔟而實現剝葉。由于對剝葉輥剝葉機理尚未充分明了,以至在剝葉輥的布局、剝葉元件的結構及其分布、蔗桿的輸送等結構設計上存在缺陷,沒有體現出剝葉輥剝葉的效率優勢,致使剝葉輥剝葉方式難以普及運用。
(三)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甘蔗剝葉機,通過優化設計改善剝葉輥剝葉裝置,使其滿足甘蔗剝葉的效率要求。
本發明甘蔗剝葉機的技術方案,包括蔗葉蔟剝離裝置和蔗桿輸送裝置,所述蔗葉蔟剝離裝置包括剝葉輥組和設于剝葉輥組上的剝葉元件,所不同的是所述剝葉輥組由上排兩個剝葉輥和下排一個剝葉輥構成,所述三個剝葉輥形成倒等腰三角形狀,所述剝葉元件為徑向設于剝葉輥圓周上的彈性剝葉桿,所述彈性剝葉桿在剝葉輥上沿軸向分為左、右兩陣列,每個陣列中的彈性剝葉桿沿軸向以排為單位均布四排~八排、每排為六根~十根彈性剝葉桿;兩陣列中的彈性剝葉桿軸向錯位,兩兩剝葉輥之間的彈性剝葉桿徑向錯位;上方兩剝葉輥的間距大于或等于兩剝葉輥的半徑與兩剝葉輥上彈性剝葉桿的長度之和,上下兩剝葉輥的間距小于兩剝葉輥的半徑與兩剝葉輥上彈性剝葉桿的長度之和;所述上排兩剝葉輥的轉動方向相同,下排剝葉輥轉動方向與上排兩剝葉輥的轉動方向相反。
當甘蔗放入高速轉動的兩個上剝葉輥和下剝葉輥之間時,通過上、下彈性剝葉桿撥動甘蔗向前輸送,同時密集的彈性剝葉桿以打擊的方式全方位作用于蔗桿體上,在不傷及蔗桿體的前提下促使蔗桿與葉片干凈剝離。
所述彈性剝葉桿的一種結構形式為設于剝葉輥圓周上且徑向伸出的鋼絲扭簧。
所述蔗桿輸送裝置后置于蔗葉蔟剝離裝置,其一種結構形式包括對滾的上輸出輥和下輸出輥,為確保甘蔗外觀質量和不損傷蔗皮以及蔗桿順利通過,所述上輸出輥和下輸出輥均由四塊~八塊徑向設置的橡膠板構成。
為適應不同粗細和彎曲的蔗桿順利通過,所述上輸出輥為設于彈簧機構上的浮動輥。
所述彈簧機構的一種結構包括壓縮彈簧和彈簧座,所述彈簧座設于上輸出輥兩軸端,且彈簧座向上連接豎向設置的壓縮彈簧。
本發明的優點:
本發明甘蔗剝葉機作業效率高,確保甘蔗未剝凈率小于25%。
(四)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蔗葉蔟剝離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蔗葉蔟剝離裝置實施方式中,單個剝葉輥及其上彈性剝葉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蔗桿輸送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號標識:1、剝葉輥;2、彈性剝葉桿;3、上輸出輥;4、下輸出輥;5、壓縮彈簧;6、彈簧座。
(五)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甘蔗剝葉機主要涉及蔗葉蔟剝離裝置和蔗桿輸送裝置的技術改進,沿蔗桿的輸送方向,所述蔗葉蔟剝離裝置和蔗桿輸送裝置按前、后位置設置。
所述蔗葉蔟剝離裝置由三個尺寸相同的剝葉輥1構成,三個剝葉輥1中兩個位于上方,一個處于下方,共同構成空間的倒等腰三角形狀,三個剝葉輥1通過齒輪或鏈輪傳動,使得三者的轉速相同,但上方兩個剝葉輥1的轉動方向相同,下方的剝葉輥1轉動方向與上方兩個剝葉輥1的轉動方向相反,如圖1所示。
所述每個剝葉輥1上布有象剌猬樣的剝葉元件,所述剝葉元件為用鋼絲扭簧制成的彈性剝葉桿2,所述鋼絲扭簧的卷曲部分固定于剝葉輥1圓周面上,鋼絲扭簧的端部或尾部直立于剝葉輥1圓周面上而形成所述的彈性剝葉桿2;沿剝葉輥1軸向將彈性剝葉桿2分為左、右兩陣列,每一陣列中的彈性剝葉桿2按排(沿剝葉輥1軸向)設置,每排彈性剝葉桿2數量為八條,六排彈性剝葉桿2在剝葉輥1圓周等分分布(即每個剝葉輥1上設有2×6×8=96條彈性剝葉桿2),左、右陣列中的每排彈性剝葉桿2軸向錯位,如圖2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高新區科豐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桂林高新區科豐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560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