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洛氏鱥苗種的培育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35514.6 | 申請日: | 2012-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51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永泉;尹家勝;徐偉;白慶利;耿龍武;張穎;張玉勇;賈鐘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金永煥 |
| 地址: | 15007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洛氏鱥 苗種 培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魚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洛氏鱥(Phoxinus?lagowskii?Dybowskii)在魚類分類學上隸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雅羅魚亞科Leuciscinae、鱥屬PhoxinusAgassiz,曾用名長尾鱥、拉氏鱥,漁民常稱為柳根池。洛氏鱥為江河野生的小型經濟魚類,自然狀況下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及黑龍江流域,該魚身體較長,稍側扁,呈紡錘形,背部灰黃色灰黃色,有小黑斑點,自背部正中至尾柄有不明顯的黑條紋,腹部和體側銀黃色或銀白色。該魚為雜食性,自然狀況下以水生植物、藻類和水生昆蟲為食,其生存水溫要求不高,即可生活在冷水水域,也可生活在溫水水域。該魚具有肉味鮮美、肉質細嫩、肌間刺較少、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優點,近年來隨著生存環境污染、產卵場破壞和過渡捕撈,該魚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目前該魚市場平局價格在60~70元/kg,春季最高價格達到100元/kg以上。而現有不存在洛氏鱥苗種人工培育方法,因此只能捕撈自然生長的苗種,這種方法獲得的洛氏鱥苗種遠滿足不了現在養殖的需求,因此開發一種洛氏鱥人工受精卵的采集、孵化和初孵仔魚培育方法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解現有不存在洛氏鱥苗種人工培育方法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洛氏鱥苗種的培育方法。
一種洛氏鱥苗種的培育方法,具體是按以下步驟完成的:一、人工催產:首先挑選體健無傷的雌洛氏鱥和雄洛氏鱥為親魚,在親魚背鰭基部注射催產藥物,然后在溫度為14℃~16℃流水中養殖3~5天,即完成人工催產;二、受精:按雌洛氏鱥與雄洛氏鱥比例為(5~7):3收集雄洛氏鱥精液放置燒杯中,收集雌洛氏鱥魚卵置于產卵盆中,然后將收集得到雄洛氏鱥精液倒入產卵盆中與雌洛氏鱥魚卵進行人工授精,即完成受精,得到受精卵;三、孵化:首先將孵化槽內底部鋪上16~24目的小網,再將受精卵均勻撒在孵化槽小網上,然后在17℃~19℃水溫、水流速度為0.15L/s~0.25L/s下進行孵化,且在孵化期間每日采用500ppm的甲醛消毒一次,孵化3~5天魚苗開始破膜,破膜后3天仔魚開始上浮,即完成受精卵的孵化;四、仔魚的培育:將孵化槽中上浮仔魚,投喂雞蛋黃,投喂3天后按放養密度為10萬尾/畝~25萬尾/畝放入苗種培育池中飼養,在苗種培育池中飼養5天后每天每畝投加魚苗飼料5kg~6kg,至魚苗體長為0.9cm~1.2cm為止,當魚苗體長為0.9cm~1.2cm投加人工飼料飼養,在苗種培育池中飼養期間每周應換水2/5~3/5,換入的新水溶氧量為7mg/L~8mg/L,共飼養19天~21天,既完成洛氏鱥苗種培育。
本發明優點:一、本發明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培育苗種品質好,填補了我國土著野生洛氏鱥苗種的培育技術的空白;二、本發明實現了野生洛氏鱥受精卵的制備、孵化和苗種的全人工培育,有效地解決了洛氏鱥苗種開發過程中精液和卵無法同時采集,受精卵無法制備的問題;三、本發明首次實現了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苗種培育,本發明提供的方法不但有利于洛氏鱥自然種群的復壯,為我國水產養殖業開發了一個新品種,同時也為與洛氏鱥繁殖生理和食性情況相似的其他土著野生鱥屬魚類的人工開發提供理論數據和實踐經驗;四、本發明的孵化槽采用玻璃鋼制備而成,長2.5m、寬40cm、高20cm,在孵化槽內底部鋪上16~24目的小網,小網按照孵化槽大小制作,既保證桶式流水孵化器的特性,同時優避免了魚卵和初伏仔魚隨著水流流失。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是一種洛氏鱥苗種的培育方法,具體是按以下步驟完成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55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