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回流抽水式水力發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34966.2 | 申請日: | 2012-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81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光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永昌儀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B13/06 | 分類號: | F03B13/06 |
| 代理公司: | 臺州藍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流 抽水 水力發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力發電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用于普通水電站的回流抽水式水力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的水力發電機大都是利用天然的水位差,將上游水庫的水位勢能輸送到下游水庫時水位所產生的動能和勢能通過水力發電機轉換成電能,單一發電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需要額外抽水設備、用于普通水電站的回流抽水式水力發電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回流抽水式水力發電裝置,包括有上水庫、低于上水庫的下水庫(一般水電站沒有下水庫,但有緩沖庫,庫容較小)、聯通上下水庫之間的輸水管及安裝在輸水管上的水力發電機組組成的水力發電站,所述的水力發電機組中有一個以上的水力發電機為發電和抽水兩用機,聯通上水庫與水力發電機組之間的輸水管通過支管與每個水力發電機的進水口聯通,每個支管上均設置有閘閥。
上述發電和抽水兩用機作為抽水機用時的進水口通過輸水管與下水庫的底部聯通。
上述發電和抽水兩用機作為抽水機用時的進水口通過輸水管與下水庫的底部聯通、出水口通過導管與上水庫聯通。
上述發電和抽水兩用機的定子線圈的引出線上設置有發電時對外輸出電能、抽水式對內輸入電源的轉換裝置。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利用發電和抽水兩用機既可以發電又可以抽水蓄能的原理,在一個電站的發電機組內將一個以上發電機使用既可以發電又可以抽水的水輪發電機(例如混流式水泵水輪機),以代替專用的抽水機,節約了建站成本及占用場地及空間,不必費巨資建立抽水蓄能電站。
2、本發明利用既可以發電又可以抽水的水輪發電機在用電低谷時,用其將下水庫內的水提升到上水庫內備用,可以將大量低谷時用不了的電能轉換成水能儲存在上水庫內,本發明可以優化電網結構,加大電網削峰填谷能力,有效降低運行總成本。
3、本發明可根據下水庫庫容大小和電網谷電多余電量多少,設計裝機容量是可達原水電站發電容量的幾倍至幾十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中箭頭方向為水流方向,虛線箭頭表示閘閥關閉后,抽水泵從下水庫提水為上水庫供水的狀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
回流抽水式水力發電裝置,包括有上水庫11、低于上水庫11的下水庫12、聯通上下水庫之間的輸水管20及安裝在輸水管20上的水力發電機組組成的水力發電機站,所述的水力發電機組30由若干個水力發電機31、32組成,所述的水力發電機組30中有一個以上的水力發電機32為發電和抽水兩用機,聯通上水庫11與水力發電機組31之間的輸水管20通過支管21與每個水力發電機31、32的進水口聯通,每個支管24上均設置有閘閥33;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講水力發電機組30中的所有水力發電機32全部采用既可以發電又可以抽水的水輪發電機,也就是所述的發電和抽水兩用機,這樣,在用電低谷時,所有的發電機全部轉換成電動抽水機,經最大努力將下水庫內的水提升到上水庫內備用,可以將大量低谷時用不了的電能轉換成水能儲存在上水庫內,對國家能源的宏觀調控、節約能源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上述發電和抽水兩用機作為抽水機用時的進水口通過輸水管20與下水庫12的底部聯通。
上述發電和抽水兩用機作為抽水機用時的進水口通過輸水管20與下水庫12的底部聯通、出水口通過導管與上水庫11聯通,上述的發電和抽水兩用機作為抽水機用時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與作為發電時的進水口和出水口正好相反。
上述發電和抽水兩用機是一種現有技術,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混流式水泵水輪機裝于聯邦德國的不來梅蓄能電站,其水輪機水頭237.5米,發電機功率660兆瓦,轉速125轉/分;水泵揚程247.3米,電動機功率700兆瓦,轉速125轉/分;CN101806243號公布的專利文件《一種發電抽水兩用裝置》也公開了一種發電和抽水兩用機的結構,因此發電和抽水兩用機作為現有技術再此不在一一描述。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永昌儀表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永昌儀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496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OFDM接收機中的定時估計
- 下一篇: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