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鋰離子電池極片基帶的刺孔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34887.1 | 申請日: | 2012-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08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甄德瑜;鐘華;劉昇鋼;徐滔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中能鋰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139 | 分類號: | H01M4/139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順專利事務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紅纓 |
| 地址: | 430051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鋰離子電池 基帶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鋰離子電池極片的制做工藝。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極片制作是整個電池制造技術核心和關鍵。目前的狀況是:在整個極片制作過程中,無論是從設備還是從工藝控制均無法保證整個極片的一致性,特別是極片的兩面活性物涂層制作一致性,極片諸多部位存在兩面活性物涂層厚薄不均的現象,致使正負極片的局部存在相對比能量不一致,其結果是局部相對極片充放電循環性出現差異,電池深度循環造成極片局部首先“坍塌”,進而整個電池相繼損毀。因此,極片整體一致性的提高是電池一致性提高的先決條件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改善極片的一致性,提高電池產品的一致性的鋰離子電池極片的制做工藝。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鋰離子電池極片的制做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鋁箔卷經第一組輥壓軸輥壓平整,所述第一組輥壓軸包括第一上輥壓軸及第一下輥壓軸,所述第一上輥壓軸與第一下輥壓軸互相配合;
步驟二、經步驟一輥壓后的鋁箔經第二組輥壓軸滾壓刺孔后,在鋁箔上產生了若干個通孔,通孔的直徑范圍為Φ0.6mm~Φ1mm,通孔的孔隙率達10%~30%;所述第二組輥壓軸包括帶針剌的輥21及橡膠輥,所述帶針剌的輥與橡膠輥互相配合;
???步驟三、對經步驟二滾壓刺孔后產生的鋁箔基帶進行涂布;
步驟四、對經步驟三的鋁箔再次由第三組輥壓軸進行輥壓,所述第三組輥壓軸包括第三上輥壓軸及第三下輥壓軸,所述第三上輥壓軸與第三下輥壓軸互相配合;
步驟五、最后對步驟四所輥壓后的鋁箔進行切片處理,得到鋰離子電池極片。
所述帶針剌的輥、橡膠輥及鋁箔的線速保持一致,帶針剌的輥上的針刺深度在0.2mm~0.5mm。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為:基帶刺孔工藝有效改善了極片兩面活性物涂層厚薄不均及由極片厚薄不均導致的電量的比能量不一致的問題,通孔使周邊極片兩面活性物涂層厚薄互補,使極片局部兩個單面“合二為一”,形成電池局部極片整體參與電池深度循環,克服了極片局部兩個單面獨立循環弊病,提高極片一致性。
附圖說明
圖1是基帶刺孔工序示意圖;
圖2是剌孔后的鋁箔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述:
如圖1、2所示,其是一種鋰離子電池極片的制做工藝,本發明的特點是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鋁箔卷4經第一組輥壓軸1輥壓平整,所述第一組輥壓軸1包括第一上輥壓軸11及第一下輥壓軸12,所述第一上輥壓軸11與第一下輥壓軸12互相配合;
步驟二、經步驟一輥壓后的鋁箔經第二組輥壓軸2滾壓刺孔后,在鋁箔上產生了若干個通孔,通孔的直徑范圍為Φ0.6mm~Φ1mm,通孔的孔隙率達10%~30%,孔隙率是指孔面積占整個面積的百分比;所述第二組輥壓軸2包括帶針剌的輥21及橡膠輥22,所述帶針剌的輥21與橡膠輥22互相配合;
???步驟三、對經步驟二滾壓刺孔后產生的鋁箔基帶進行涂布;
步驟四、對經步驟三的鋁箔再次由第三組輥壓軸3進行輥壓,所述第三組輥壓軸3包括第三上輥壓軸31及第三下輥壓軸32,所述第三上輥壓軸31與第三下輥壓軸32互相配合;
步驟五、最后對步驟四所輥壓后的鋁箔進行切片處理,得到鋰離子電池極片。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帶針剌的輥21、橡膠輥22及鋁箔的線速保持一致,在生產過程中,針刺深度不宜太深,否則針刺滾轉動會損壞基帶和橡膠輥帶因此針剌的輥21上的針刺深度在0.2mm~0.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中能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北中能鋰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48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