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產降粘酶系的菌種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34738.5 | 申請日: | 2012-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65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趙海;靳艷玲;方揚;黃玉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N9/00;C12P7/06;C12R1/8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賽恩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張帆;肖國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產 降粘酶系 菌種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高產降粘酶系的菌種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石油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生物燃料乙醇的發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的關注和重視。作為第一代燃料乙醇,玉米(美國)和甘蔗(巴西)等糧食作物為主要原料(Srichuwong?S?et?al,2009),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在一些土地資源緊缺和糧食危機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是不經濟也不切實際的策略。因此以農業、林業和工業廢棄物如秸桿等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得到了廣泛的研究(Kumar?et?al.,2008;Sukumaran?et?al.,2009;Yang?et?al.,2011)。但是生物質抗性(biomass?recalcitrance)(Himmel?et?al.,2007)導致植物纖維中的結構性多糖難以被微生物利用,如果不提高纖維素降解為可發酵性糖類的動力學參數和轉化率,不解決這些原料難以降解的化學結構特征,整個生產過程也是非常困難和昂貴的。美國計劃到2011年將生物燃料乙醇的產量提高到1.05億噸,歐盟計劃到2030年歐盟的運輸業的1/4的燃料將由生物燃料代替。在中國的十二五計劃中,燃料乙醇的產量要提高到500萬噸。在這些規?劃中,要經濟且高效的生產燃料乙醇還有很大的空間。?
甘薯等塊莖類非糧原料具有高淀粉和可發酵性糖,且中國是世界上甘薯最大生產國,是較為理想的1.5代燃料乙醇的原料。但是這些塊莖類的發酵醪液粘度很大,導致醪液輸送困難,降低了工藝流程中的熱傳導效率和酵母的活性(Zhang?et?al,2010)。采用流加的發酵工藝和添加發酵用水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甘薯等全原料發酵過程中開發了一種添加降粘酶系的工藝,即添加木聚糖酶、纖維素酶、果膠酶、葡聚糖酶等商品酶達到快速降粘的效果。但是商品降粘酶價格昂貴,應用于工業生產仍然增加了生產成本。?
因此成本問題已成為1.5代和2代燃料乙醇生產的共性問題,要降低生產成本必須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目前還沒有針對自主開發降粘酶系的報道,因此,本發明公開一種高產降粘酶系的菌種及其應用,通過降粘酶系菌株的篩選和發酵產酶條件的優化,利用其發酵粗酶液,通過簡單的操作工序,即可降低薯類原料粘度,達到很好的預處理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產降粘酶并能有效地降低甘薯發酵醪液的粘度的菌株赭綠青霉(Penicillium?ochrochloron?Biourge),以降低燃料乙醇生產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赭綠青霉(Penicillium?ochrochloron?Biourge),保藏號為:CBS131817。該菌株為一株降粘酶系高產菌株,命名為CMC-37,該菌株菌落為藍綠色,菌絲有橫隔,其分生孢子梗經過多次?分枝,形成帚狀體。?
關于微生物保藏信息:?
菌株名稱:赭綠青霉Penicillium?ochrochloron?
保藏日期:27/01/2012?
保藏單位:荷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地址:荷蘭烏特勒支3584郵政編碼區,烏普薩拉蘭8號,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荷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BS-KNAW)真菌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raalbureau?voor?Schimmelcultures,FungalBiodiversity?Centre,Institute?of?the?RoyalNetherlands?Academy?of?Arts?and?Sciences,CBS-KNAW?Fungal?Biodiversity?Centre,Uppsalalaan8,3584CT?Utrecht,The?Netherlands)?
保藏號:CBS131817?
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菌株赭綠青霉(Penicillium?ochrochloron?Biourge)篩選來源;?
具體地,所述的篩選來源于腐爛甘薯。?
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菌株赭綠青霉(Penicillium?ochrochloron?Biourge)篩選篩選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473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