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用棘輪補償機構及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32216.1 | 申請日: | 2012-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50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周建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建科 |
| 主分類號: | B60M1/26 | 分類號: | B60M1/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張培勛 |
| 地址: | 710038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氣化鐵路 接觸 棘輪 補償 機構 設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氣化鐵路接觸網使用的一種部件的設計方法及裝置,特別是關于一種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用棘輪補償機構及設計方法,它適用于接觸懸掛線索下錨處張力補償,使線索長度因溫度變化發生改變時張力保持恒定。
背景技術
目前,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線索下錨處張力補償大多使用補償滑輪裝置或棘輪補償裝置,因棘輪補償裝置具有斷線制動性能,可降低事故影響范圍,特別適用橋函和高路基區段,避免了斷線后墜砣落下損壞地下建筑和砸傷行人;該裝置承受破壞荷重值大,可適用線索設計張力較大的接觸網區段(比如風區),因而被廣泛使用。但該裝置連接墜砣端補償繩采用單根補償繩,線索長度變化補償繩上、下移動時,受力點左右偏離不始終在棘輪軸中部,導致受力不對稱、不平衡,造成棘輪軸偏載,從而影響補償傳動效率。同時,補償繩上、下移動至棘輪的邊緣時,容易與棘輪邊緣凸起的齒或棱發生磨損,增大補償繩斷線的危險。
發明內容
鑒于此種棘輪補償裝置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用棘輪補償機構及設計方法來解決了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用棘輪補償機構的設計方法,其特征是:它的墜砣端鋼絲繩補償移動呈倒“八”字型上、下移動,始終位于棘輪本體的中部,改變單根鋼絲繩移動時左、右偏離,與棘輪輪緣的磨損,從而消除了斷線隱患,這種結構受力對稱、平衡,克服了墜砣端單根鋼絲繩移動的不對稱、不均勻性以及受力始終偏載等缺陷,從而提高了棘輪補償裝置的傳動效率。
根據這種方法設計的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用棘輪補償機構,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棘輪本體、棘輪軸、棘輪支架、圓柱滾子軸承,棘輪本體通過棘輪軸連接在棘輪支架內側,左右圓柱滾子軸承分別鑲嵌在棘輪本體左右兩端的圓孔內,使棘輪本體通過左右圓柱滾子軸承與棘輪軸連接,棘輪支架內的棘輪本體靠近圓柱滾子軸承兩端直徑小,中間直徑大,直徑大的中間段有大輪,大輪有左右墜砣端鋼絲繩槽,直徑小左右端有小輪,小輪有線索端鋼絲繩槽,鋼絲繩左端與右端通過線索端鋼絲繩槽固定,鋼絲繩再通過中間段左右墜砣端鋼絲繩槽纏繞后與墜砣連接,墜砣上纏繞的鋼絲繩和棘輪本體中間段左右絲繩槽形成倒“八”字型,墜砣端鋼絲繩纏繞在棘輪本體的左、右螺旋槽中做倒“八”字型豎直上、下移動。
所述的圓柱滾子軸承外圈與棘輪本體兩端內孔配合,內圈與棘輪軸兩端外圓配合連接,起支撐和傳遞負荷作用;軸承端蓋被開槽沉頭螺釘固定在棘輪本體兩端平面上,軸承端蓋與圓柱滾子軸承端面之間有軟鋼紙板墊圈,軸承端蓋通過軟鋼紙板墊圈頂住軸承外圈,氈圈密封在軸承端蓋內部開槽中。
所述的棘輪軸兩端伸出棘輪本體后與棘輪支架通過銷固定連接,棘輪支架與棘輪連接架依靠螺栓連接,將棘輪軸承受的負荷依靠棘輪支架傳遞到棘輪連接架和棘輪底座以及支柱上。
所述的纏繞在棘輪本體兩端小輪上的鋼絲繩為線索端鋼絲繩,通過平衡輪、球頭掛環與線索端絕緣子相連,纏繞在棘輪本體大輪上的鋼絲繩為墜砣端鋼絲繩,通過小平衡輪與墜砣桿和墜砣相連,所有鋼絲繩末端通過楔子鎖死在棘輪本體上的楔形空腔中。
本發明墜砣端鋼絲繩補償移動呈倒“八”字型上、下移動,始終位于棘輪本體的中部,改變單根鋼絲繩移動時左、右偏離,與棘輪輪緣的磨損,從而消除了斷線隱患,這種結構受力對稱、平衡,克服了墜砣端單根鋼絲繩移動的不對稱、不均勻性以及受力始終偏載等缺陷,從而提高了棘輪補償機構的傳動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結構剖視圖;
圖2?是圖1使用示意圖;
圖3?是線索端平衡輪俯視圖;
圖4?是棘輪連接架和棘輪底座14連接示意圖。
圖中:1、棘輪本體;2、楔子;3、棘輪軸;4、棘輪支架;5、銷;6、軸承端蓋;7、圓柱滾子軸承;8、開槽沉頭螺釘;9、氈圈;10、軟鋼紙板墊圈;11、線索端鋼絲繩;12、墜砣端鋼絲繩;13、棘輪連接架;14、棘輪底座;15、平衡輪;16、球頭掛環;17、小平衡輪;18、墜砣桿;19、支柱。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用棘輪補償機構的設計方法是:它的墜砣端鋼絲繩補償移動呈倒“八”字型上、下移動,始終位于棘輪本體的中部,改變單根鋼絲繩移動時左、右偏離,與棘輪輪緣的磨損,從而消除了斷線隱患,這種結構受力對稱、平衡,克服了墜砣端單根鋼絲繩移動的不對稱、不均勻性以及受力始終偏載等缺陷,從而提高了棘輪補償裝置的傳動效率。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建科,未經周建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22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