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置式扇形移相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30820.0 | 申請日: | 2012-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15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徐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華燦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1/18 | 分類號: | H01P1/18;H01Q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226500 江蘇省南通市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置 扇形 移相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扇形移相器,尤其是一種調節精度高的內置式扇形移相器。
背景技術
電調天線,即指使用電子調整下傾角度的移動天線。電子下傾的原理是通過改變共線陣天線振子的相位,改變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幅值大小,改變合成分量場強強度,從而使天線的垂直方向性圖下傾。實踐證明,電調天線下傾角度在1°~5°變化時,其天線方向圖與機械天線的大致相同;當下傾角度在5°~10°變化時,其天線方向圖較機械天線的稍有改善;當下傾角度在10°~15°變化時,其天線方向圖較機械天線的變化較大;當機械天線下傾15°后,其天線方向圖較機械天線的明顯不同,這時天線方向圖形狀改變不大,主瓣方向覆蓋距離明顯縮短,整個天線方向圖都在本基站扇區內,增加下傾角度,可以使扇區覆蓋面積縮小,用電調天線能夠降低呼損,減小干擾。
但實際使用過程中會發現,耦合片指針通過齒輪和傳動軸進行相位調節時,由于傳動軸與耦合片指針采用一點作支點,兩者之間存在間隙,影響傳動精度,且由于這一支點位于耦合片指針尾部,相比整個細長型的耦合片指針,就會存在傳動滯后性,從而嚴重影響電調天線下傾角度指標的觀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內置式扇形移相器,改善耦合片指針的傳力性能,從而便于電調天線下傾角度的觀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內置式扇形移相器,主要由扇形殼體、扇形刻度和耦合片指針組成,所述耦合片指針尾部設置有上下貫通的長方形槽,所述長方形槽中穿過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穿出殼體表面,并在殼體外側的傳動軸末端設置齒輪,其創新點在于:所述位于扇形殼體部分的傳動軸徑向上對稱伸出有觸手結構,所述觸手結構末端設置有平行于傳動軸軸線的導柱結構,所述導柱結構嵌于耦合片指針相應位置的定位孔中。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通過將傳動軸上對稱伸出的觸手結構末端的導向柱嵌于耦合片指針相應位置的定位孔中,從而實現三支點帶動耦合片指針微量調整,消除了間隙和滯后的影響,提高了其精確性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是本發明一種內置式扇形移相器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內置式扇形移相器的俯視圖。
圖3是圖2中傳動軸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內置式扇形移相器觸手結構部分傳動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內置式扇形移相器,主要由扇形殼體1、扇形刻度2和耦合片指針3組成。耦合片指針3尾部設置有上下貫通的長方形槽4,長方形槽中穿過有傳動軸5,傳動軸5穿出殼體1表面,并在殼體外側的傳動軸末端設置齒輪6。為消除間隙和滯后對其精度的影響,位于扇形殼體部分的傳動軸5徑向上對稱伸出有觸手結構7,如圖4所示,該觸手結構7末端設置有平行于傳動軸5軸線的導柱結構8,該導柱結構8嵌于耦合片指針3相應位置的定位孔9中。
通過傳動軸5以及兩導向柱結構8嵌于耦合片指針定位孔9中,從而形成三個支點傳力,從而消除間隙和滯后對其精度的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華燦電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華燦電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082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