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均相免疫分析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30562.6 | 申請日: | 2012-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292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任吉存;蘭韜;黃香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77 | 分類號: | G01N33/577;G01N33/531;G01N33/68;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許亦琳;余明偉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均相 免疫 分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納米技術和生物分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均相免疫分析方法。
背景技術
免疫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分析技術,它們在臨床診斷,食品和公共安全檢測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免疫分析幾乎均采用微孔板為分析平臺的非均相免疫反應模式。這種方法存在某些嚴重的缺陷例如需要抗體包埋,緩慢的異相免疫反應,多次沖洗和酶放大反應等步驟后才能進行離線檢測分析。因此,這種方法操作復雜,耗費很長的分析時間,不能滿足某些快速檢測和診斷的要求。另外該模式需要樣品和試劑的量較大,一般反應體積為50微升以上,檢測成本較高,不適用于大規模人群的普查和篩選。更重要的是目前免疫分析大都采用熒光、吸光度和化學發光等檢測方法,這些方法存在固有缺陷,會影響分析的靈敏度和選擇性。在熒光檢測中,生物樣品的自熒光以及標記熒光探針光漂白會影響分析結果的靈敏度和可靠性。吸光度法和化學發光檢測是基于酶放大技術,選擇性和靈敏度不夠理想,常常會產生假陽性結果。總體來說,現行免疫分析方法靈敏度和選擇性不夠高,很難用于某些疾病(如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
液相法(或稱為均相法)的免疫反應和信號測定在溶液中一步完成,沒有固相的參與,因此反應速度較快,操作也相對簡單,其中均相熒光免疫測定應用最為廣泛。目前均相熒光免疫分析是基于熒光共振能量轉移原理構建的。
但是熒光共振能量轉移分析系統結構復雜,儀器價格昂貴。另外,生物體內自身熒光會增加背景的干擾,其應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均相免疫分析新方法。
本發明均相免疫分析方法的原理為:首先將納米貴金屬分別標記在兩種抗體(或一種抗體和抗原)上,當納米貴金屬標抗體和/或抗原加入到含有待測抗原的溶液中,將會發生夾心免疫反應或競爭免疫反應,生成的二聚或多聚免疫復合物的半徑大于游離的納米貴金屬標抗體,夾心免疫反應中,待測抗原濃度越高,含納米貴金屬的粒子的平均粒徑將變得越大;競爭免疫反應中,待測抗原濃度越低,含納米貴金屬的粒子的平均粒徑將變得越大,因此可根據表征含納米貴金屬的粒子的粒徑的表征參數與待測抗原或抗體濃度之間的關系建立定量分析方法。
為了靈敏地檢測含貴金屬納米粒子的復合物的平均粒徑變化,本發明還進一步將散射相關光譜與貴金屬納米粒子的標記技術結合,采用散射相關光譜靈敏地測定貴金屬納米粒子的粒徑變化。散射相關光譜是一種單顆粒分析方法,它的原理是基于在高聚焦的激光束下,單個貴金屬納米粒子由于布朗運動,產生散射信號的漲落,通過相關分析可獲得激光照射區內粒子的特征擴散時間(或水合動力學半徑)和粒子的數目等的特征參數。在免疫分析中,一般采用粒子的特征擴散時間為特征參數。
基于上述原理,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均相免疫分析新方法,選自以下任一:
方法一:
包括下列步驟:采用均相夾心免疫分析法,將含有待測物的樣本與兩種被納米貴金屬標記的抗體,在均相的免疫反應體系中進行夾心免疫反應,通過散射相關光譜技術獲得表征反應液中含納米貴金屬的粒子的粒徑大小的表征參數,根據該表征參數與待測物濃度之間的關系,獲知樣本中待測物的濃度;
方法二:
包括下列步驟:采用均相競爭免疫分析法,將含有待測物的樣本與被納米貴金屬標記的抗體和被納米貴金屬標記的抗原或半抗原在均相的免疫反應體系中進行競爭免疫反應,通過散射相關光譜技術獲得表征反應液中含納米貴金屬的粒子大小的表征參數,根據該表征參數與待測物濃度之間的關系,獲知樣本中待測物的濃度。
本發明的方法,可用于對待測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所述待測物為抗原或半抗原。
所述樣本可為各種常規液體樣本,如血清、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液體采樣的原樣本或經常規稀釋的樣本,或者如毛發、指甲等固定樣本經常規溶解或提取處理后的液體樣本。
所述納米貴金屬可選自納米金,納米銀和納米鉑。納米貴金屬可市購或自行制備。
納米貴金屬的粒徑優選10納米至100納米。
較佳的,納米貴金屬標記抗體或抗原的摩爾比為1:1到1: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056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