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有線序自適應功能的串行數據收發電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29095.5 | 申請日: | 2012-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326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振宇;張學艷;李國龍;張海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L1/22 | 分類號: | H04L1/22;H04L1/2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國城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線 自適應 功能 串行 數據 收發 電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電路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線序自適應功能的串行數據收發電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串行數據通信傳輸由于其信號線數目較少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例如通用異步接收/發送裝置(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串行外設接口(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SPI)和其他實現方式(如I2C),其中UART是異步串行通信方式,通常使用數據發送(TxD)和數據接收(RxD)兩路信號線;SPI是同步串行通信方式,通常使用三線(CLK、DATA和EN三路信號線)或四線(CLK、MOSI、MISO和EN四路信號線)模式。
由于串行數據信號線較少,其線序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線序的錯誤將直接導致傳輸的數據不能被正確接收。在串行信號的傳輸實現中,由于飛線錯誤、設計錯誤和無線信道頻率錯誤等情況,經常會出現線序錯誤問題。
為檢測和修正線序相關問題,已經有若干專利提出了解決方法。
申請號為201010002667.7的專利《一種線序測試方法》,提出了一種以太網線進行線序測試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只能對以太網線進行測試;并且只有測錯功能,而沒有自適應糾錯功能;同時這種方法基于電阻分壓,需要模數轉換芯片(下文簡稱ADC),電阻和ADC的穩定度都會影響線序測試結果。與之類似的專利還有申請號為200820029252.7的專利《網絡配線故障模擬試驗儀》,同樣有沒有糾錯功能、只能基于RJ-45的缺陷。
申請號為200910154166.8的專利《一種多芯通信電纜綜合測試儀》,提出了一種多芯通信電纜綜合測試儀,使用編解碼CPU進行線序信息測試,但是這種方法同樣需要基于ADC,并且需要單獨CPU,并且只能提供測試功能,而不具有自糾錯功能。與之類似的專利還有申請號為94223771.4的專利《多線電纜線序及故障檢測儀》、申請號為200610146680.3的專利《檢測方法》和申請號為200610166865.0的專利《用于對至少一條線纜進行檢測的檢測方法》,同樣有需要單獨CPU、只能提供測試功能和不具有自糾錯功能的缺陷。
申請號為200620036870.5的專利《網線線序變換器》,提出了一種網線線序變換器,可以對基于RJ-45的網線進行線序變換,但是這種網線線序變換器只能對基于RJ-45的網線進行變換,并且只能進行固定線序變換,而且沒有錯誤檢測和自適應糾錯功能。
總結上述專利,可以看出當前專利及其實施方法都存在著只能進行檢測或只能進行固定線序切換,并且大都只能基于特定接口(RJ-45)的缺點。
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串行數據信號傳輸示意圖。現有的串行信號收發方式為:由串行信號發送端將發送端處理電路需要發送的數據按協議轉換成串行數據信號,串行數據信號在串行數據信號傳輸信道進行傳輸,串行數據接收端在接收到串行數據信號之后將按協議將串行數據信號轉換回原有數據格式的串行數據,轉換回原有數據格式的串行數據將傳送給接收端處理電路進行下一步處理。其中,發送端處理電路可以是處理器(CPU或MCU)、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或其他處理電路(FPGA、CPLD等),串行數據信號傳輸信道可以是有線的線纜或PCB電路板金屬線,也可以是無線信號信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2909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電磁輻射干式光纜
- 下一篇:油藏油水測試電極及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