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絲直絲弓矯治裝置及牙齒矯治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28694.5 | 申請日: | 2012-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273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郭宏銘;鄒道星;王澤敏;田杰;厲松;白玉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C7/14 | 分類號: | A61C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張文寶 |
| 地址: | 10005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絲直絲弓 矯治 裝置 牙齒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牙齒正畸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錯合畸形的雙絲直絲弓矯治裝置及牙齒矯治方法。
背景技術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療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正畸牙根吸收是伴隨正畸治療的必然現象,由于正畸治療后牙根吸收的發生率高達20%-80%,因此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正畸治療牙根吸收的根本原因與正畸治療中根尖應力過度集中有關。目前公認牙齒在控根(轉矩)移動中根尖受到的應力最大,傳統直絲弓矯治技術需要用較粗的方絲控根,控根時的矯治力過大是根尖吸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顯著的減小控根移動的矯治力,是減少正畸牙根吸收的關鍵。
2001年德國Wiechmann醫師研制開發了個性化舌側矯治系統,實現了托槽底板與牙面的完全吻合,并且可以將虛擬矯治轉化為實際矯治,但不足之處在于:虛擬排牙僅限于牙冠,不能完全避免牙根的骨開裂和骨開窗;個性化的弓絲不是直絲,彎制和制作非常復雜;需用金合金制作托槽,成本較高。2009年Takemoto?K和Scuzzo?K提出了舌側直絲弓矯治技術,簡化舌側弓絲的彎制,但舌側直絲弓使托槽體變大,托槽間距變小,矯治力會增大;并且與傳統直絲弓矯治技術一樣,需要用較粗的方絲控根。2010年Aldoo?Macchi提出了舌側雙圓絲托槽,該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減小矯治力,但不足之處在于:由于托槽結構只能使用圓絲,無法應用1:1尺寸的方絲和方槽溝進行托槽虛擬定位,從而不能生產個性化托槽;需要復雜的弓絲彎制,弓絲彎制的誤差會影響實際矯治和虛擬矯治的一致性;只能排齊前牙,不能用于拔牙病例。因此現有的矯治技術尚不能同時做到顯著地減小矯治力和簡化弓絲的彎制,減小臨床操作難度和誤差。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直絲弓技術控根的矯治力較大以及舌側雙絲弓技術弓絲彎制復雜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絲直絲弓矯治裝置及牙齒矯治方法。
本發明所述的雙絲直絲弓矯治裝置采用的技術特征為:
該雙絲直絲弓矯治裝置由底板和固接在底板上的雙絲弓托槽組成;所述雙絲弓托槽上設置兩條平行的主槽溝和輔槽溝:主槽溝位于牙齒的合方,為寬×深=0.018×0.028英寸的方槽溝;輔槽溝位于牙齒的根方,寬和深與主槽溝相同,其底部為圓弧形;主槽溝與輔槽溝間的距離為0.5~1.5mm。
所述雙絲弓托槽采用鈦合金材料和個性化托槽的設計和制作方式。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使用所述雙絲直絲弓矯治裝置的牙齒矯治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步驟1:根據排牙后的數字化整合牙合模型的牙弓舌側或唇側形態繪制直絲弓,以及雙絲弓托槽;
步驟2:根據繪制好的直絲弓來定位雙絲弓托槽;
步驟3: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作軟件,將采用個性化托槽的方式設計和制作的虛擬底板及雙絲弓托槽從虛擬位置轉移到所矯治牙齒上的實物托槽和實際粘接位置;
步驟4:矯治初期,在主槽溝依次使用0.014英寸和0.016英寸的鈦鎳絲圓絲對牙齒進行排齊整平;
步驟5:主槽溝排齊后,在主槽溝使用0.016英寸不銹鋼圓絲,在輔槽溝依次使用0.014英寸和0.016英寸鈦鎳圓絲進行控根,即排齊牙根;
步驟6:控根完成后,主槽溝單獨用0.016×0.025英寸不銹鋼方絲關閉間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采用雙槽溝托槽,前牙控根時使用兩根圓絲,0.016×0.025英寸方絲的剛度比0.016英寸圓絲大3倍以上,雙絲控根的力距是單根方絲的3倍以上,雙絲控根的矯治力比方絲可以減小10倍左右,可以減少發生牙根吸收的風險;并且可以避免方絲與槽溝的余隙造成控根不到位置。
(2)使用舌側直絲弓,大大簡化了臨床弓絲彎制。
(3)將直絲弓和雙絲弓結合起來,簡化了雙絲弓復雜的弓絲彎制,同時也避免了舌側直絲弓托槽由于托槽間距小矯治力較大的缺點。
(4)通過托槽底板厚度的補償來實現舌側或唇側弓絲的“直絲化”,托槽體也可以直接通過CAD/CAM的間接粘接托盤直絲化。
(5)采用鈦合金生產托槽,由于鈦合金機械性能較高,可以防止由于托槽底板不規則并且較薄時托槽底板容易斷裂的情況,并且生物相容性更好。
(6)虛擬排牙基于3D整合牙頜模型,可以避免牙根的骨開裂、骨開窗和明顯不平行。此矯治器同樣適用于唇側。
附圖說明
圖1a為雙絲直絲弓矯治裝置的正視圖;
圖1b為前牙托槽的側視圖;
圖1c為后牙托槽的側視圖;
圖2a為矯治初期在主槽溝使用0.016英寸的鈦鎳絲圓絲排齊整平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未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2869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