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25009.3 | 申請日: | 2012-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733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14 |
| 發明(設計)人: | 嚴若均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誠業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08 | 分類號: | B21D37/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電池 腔翻邊 進行 折彎 制作 模仁組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仁組,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
背景技術
電池腔是一種尺寸和精密度要求都很高的沖壓件,其成型后的結構大致如圖1所示,成型過程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對電池腔翻邊后再進行折彎。這就需要使用對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傳統的都是采用一個長度與待折彎的電池腔尺寸幾乎相同的整體模仁來對各邊進行折彎,但是存在一個問題,電池腔各處的翻邊結構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如圖1中A處和B處,兩處的結構存在顯著的區別,形象地說,A處的翻邊相當于是由一個整體板材對折后形成的,中間彼此連接;而B處的翻邊是由A處的翻邊向B處延伸形成的,與B處本來的結構并不相連,相當于是由兩片板材平行設置而成。
鑒于此,采用傳統的模仁對電池腔翻邊進行彎折的話,無法使A處和B處都能實現較好的折彎,同時又能夠定位精準,目前該缺陷還未能妥善地解決。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折彎效率高并且效果好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其特征在于,由若干個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組合而成,上述第一模仁形成有第一折彎結構,上述第二模仁形成有第二折彎結構;上述第一折彎結構的側面輪廓線包括:第一圓弧、與第一圓弧相接的第一上定位直線、與第一上定位直線相接的第一豎直定位直線、與上述第一上定位直線平行的第一下定位直線,上述第一豎直定位直線與上述第一下定位直線通過第一外過渡圓弧相接,上述第一下定位直線與第一模仁的下邊緣線平行并且兩者通過第一內過渡圓弧相接;上述第二折彎結構的側面輪廓線包括:第二圓弧、與第二圓弧相接的避空直線、與上述避空直線相接的第二豎直定位直線、與上述第二豎直定位直線垂直的第二下定位直線,上述第二豎直定位直線與上述第二下定位直線通過第二外過渡圓弧相接,上述第二下定位直線與上述第二模仁的下邊緣線平行并且通過第二內過渡圓弧相接。
前述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其特征在于,上述避空直線為傾斜的,與水平方向構成夾角。
前述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圓弧與第二圓弧的弧度相同。
前述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其特征在于,折彎制作過程中,上述第一上定位直線壓住上述電池腔翻邊的上邊緣,上述第一下定位直線壓住上述電池腔翻邊的下邊緣。
前述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其特征在于,折彎制作過程中,上述避空直線與上述第二圓弧均不接觸電池腔翻邊的上邊緣,上述第二下定位直線壓住上述電池腔翻邊的下邊緣。
前述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仁為兩個,上述第二模仁為一個,上述第二模仁位于兩個第一模仁之間。
前述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豎直定位直線與第二豎直定位直線、上述第一下定位直線與第二下定位直線、上述第一外過渡圓弧與第二外過渡圓弧、上述第一內過渡圓弧與第二內過渡圓弧的長度和形狀相同。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本發明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由若干個適用于A處翻邊結構的第一模仁和適用于B處翻邊結構的第二模仁組合而成,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都能實現折彎制作,同時,第一模仁還能對折彎后的結構進行限位和調整,第二模仁則采用了避空設計以避免模仁的擠壓造成B處翻邊結構的不恰當變形。?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電池腔的結構;
圖2是本發明的適用于對電池腔翻邊進行折彎制作的模仁組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第一模仁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C處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中第二模仁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D處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1中電池腔A處結構與第一模仁處于待折彎時的示意圖;
圖8是采用第一模仁對A處進行折彎制作時的示意圖;
圖9是圖8中E處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1中電池腔B處結構與第二模仁處于待折彎時的示意圖;
圖11是采用第二模仁對B處進行折彎制作時的示意圖;
圖12是圖11中F處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誠業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經昆山誠業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2500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流道或流道終端的防盜機制
- 下一篇:一種新型防松螺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