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方法及托換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24024.6 | 申請日: | 201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34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吳如軍;曾春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勝特建筑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5/00 | 分類號: | E02D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隧道 穿越 既有 建筑物 方法 系統 | ||
1.一種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在既有建筑物底層位于待挖隧道經過的一側或兩側的土層中打入托換樁;
2)在托換樁上設置托換承臺,在托換承臺上設置托換柱,托換柱一端與托換承臺接觸,另一端抵接既有建筑物的主梁;
3)對既有建筑物的主梁進行加大截面處理,形成托換平衡梁;
4)在托換承臺上設置斜撐件,所述斜撐件的另一端與托換平衡梁和/或待挖隧道上方的既有建筑物的支柱抵接;或者在托換柱與待挖隧道上方的既有建筑物的支柱之間設置一剪力墻,剪力墻與托換平衡梁、托換柱、待挖隧道上方的既有建筑物的支柱形成一整體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件一端與托換承臺抵接,另一端與既有建筑物的支柱及托換平衡梁抵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件一端與托換承臺抵接,另一端與既有建筑物的支柱抵接,同時對既有建筑物的支柱及托換平衡梁進行節點加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件一端與托換承臺抵接,另一端與托換平衡梁抵接,同時對既有建筑物的支柱及托換平衡梁進行節點加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件與土層上的板所成的傾斜角為30度以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件為鋼筋混凝土材質。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換樁為嵌巖鋼管樁。
8.一種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既有建筑物底層位于待挖隧道經過的一側或兩側的土層中的托換樁以及在托換樁上設置的托換承臺、在托換承臺上設置的托換柱,所述托換柱一端與托換承臺接觸,另一端抵接既有建筑物的主梁,所述主梁經加大截面處理形成托換平衡梁,在托換承臺上設置有斜撐件,所述斜撐件的另一端與托換平衡梁和/或待挖隧道上方的既有建筑物的支柱抵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件與土層上的板所成的傾斜角為30度以上。
10.一種新修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托換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既有建筑物底層位于待挖隧道經過的一側或兩側的土層中的托換樁以及在托換樁上設置的托換承臺、在托換承臺上設置的托換柱,所述托換柱一端與托換承臺接觸,另一端抵接既有建筑物的主梁,所述主梁經加大截面處理形成托換平衡梁,在托換柱及待挖隧道上方的既有建筑物的支柱之間設置一剪力墻,剪力墻與托換平衡梁、托換柱、待挖隧道上方的既有建筑物的支柱形成一整體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勝特建筑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勝特建筑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2402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功能緊固釘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種合成仲丁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