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幕墻用翻轉發射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23377.4 | 申請日: | 2012-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78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華玉武;朱志雄;包鋒;王建國;韓方明;葉永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寶業幕墻裝飾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16 | 分類號: | E04G21/16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越興專利事務所 33220 | 代理人: | 蔣衛東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幕墻 翻轉 發射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幕墻裝飾技術領域,特別與一種單元幕墻用翻轉發射車有關。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現場施工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單元式幕墻作為縮短現場施工工期的解決方案之一越來越多地被建筑師所采用,因此一些超大超重的單元式幕墻也就應運而生。有些單元幕墻由于建筑效果需要,在幕墻外立面還設計有懸挑玻璃肋等裝飾百葉。建筑幕墻的安裝中,由于土建塔吊工作繁忙,單元幕墻的翻轉需用獨立設計的翻轉設備。
因為懸挑玻璃肋最終吊裝就位后是朝向室外的,而在平面組裝時又必須豎直向上組裝,不然玻璃肋在下面會因其是玻璃材質不能承重而破碎。如果在玻璃肋間隙設置支撐點,由于層高限制在室內不能翻轉只能平移,在移出到室外吊裝時會使玻璃肋和支撐物碰撞而破碎,因此只能采用玻璃肋在平臺上向上豎直組裝的方式組裝。但在吊裝時又必須將單元玻璃進行一次90度的翻轉,以使懸挑玻璃肋能向外吊裝就位。原有常用的翻轉方法是用高處的卷揚機把整個單元幕墻吊離建筑主體以外,并且在有一定的翻轉空間后用長柄的鉤桿把單元幕墻繞豎向軸線旋轉180度。但這樣的方法不太理想,首先是外挑吊離間距過大,如果再考慮高空安裝時瞬時陣風吹偏影響,在安全上很難保證。因此將單元幕墻在建筑主體的內側邊緣處即能繞水平軸線翻轉90度的翻轉方法是最佳選擇,而且是用可靠的機械傳動式的剛性翻轉,解決了陣風吹偏和吊離距離過大等不利因素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單元幕墻用翻轉發射車,實現單元幕墻在高空樓層內向外翻轉,確保翻轉中能精確控制,安全性大大提高。?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單元幕墻用翻轉發射車,包括支架小車、旋轉小車、平行小車;支架小車包括小車架體,在小車架體的前端設置有電液推桿和軸承,小車架體的后端設置有支架導軌;旋轉小車包括旋轉導軌,旋轉導軌中間部位與支架小車中的軸承鉸接,旋轉導軌的后端與支架小車的電液推桿連接;支架導軌與旋轉導軌的規格、標高和寬度相同;平行小車包括平行車架和安裝在平行車架上的滾輪,滾輪可以在支架導軌與旋轉導軌中移動。
所述的小車架體下安裝有電動可轉向輪和承重固定站腳。
所述的旋轉導軌中設置有用于擋住平行小車前行的限位塊。
所述的旋轉小車的前端設置有抵靠單元幕墻下端的承重橫梁一,在承重橫梁一的兩端設置有能卡入到單元幕墻橫框的凹槽內的限位固定裝置一。?
所述的旋轉小車的后端設置承重橫梁二,在承重橫梁二的兩端設置有能鉤住單元幕墻的懸掛螺栓的限位固定裝置二。?
所述的支架小車在樓層地面上設置有防滑出地梁。
所述的小車架體后端安裝有配重。
所述的支架小車位于樓層邊緣。
所述的支架小車通過張緊鋼絲纜繩與建筑主體結構有效連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具有諸多有益效果:
本發明與傳統翻轉方法完全不同,傳統單元幕墻翻轉方法都是采用卷揚機的鋼絲繩把單元幕墻拖至建筑外面的高空中翻轉,風險高難度大,并且翻轉角度以及受力都無法精確控制。而本發明提出的單元幕墻用翻轉發射車,可以實現單元幕墻在建筑邊緣即可用機械翻轉方法翻轉,可控性和操作性大為提高,確保了單元幕墻翻轉就位的精準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支架小車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平行小車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旋轉小車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單元幕墻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翻轉發射車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中的翻轉發射車1主要包括支架小車11、平行小車12和旋轉小車13三個相對獨立的機構組成,翻轉發射車1使用時位于樓層的邊緣。
下面對各個小車進行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寶業幕墻裝飾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寶業幕墻裝飾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2337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