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21106.5 | 申請日: | 201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78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楊雙雙;張克謙;侯志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5/22 | 分類號: | B62D5/2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科誠專利事務所 13113 | 代理人: | 張紅衛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補償 間隙 轉向 傳動 機構 | ||
1.一種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包括殼體(1),與方向盤操作桿連接、可在殼體(1)的輸入油腔內轉動的主動軸(2),動力輸出端與方向器相連接、可在殼體(1)的輸出油腔內轉動且與主動軸(2)成角度設置的從動軸(3),所述主動軸(2)與從動軸(3)之間通過相互嚙合的主動齒輪(21)和從動齒輪(31)傳遞動力,其特征在于:在殼體(1)內設置有對從動軸(3)朝向主動齒輪(21)方向施加軸向彈力的壓力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機構包括相對殼體(1)固定、具有中空腔體的套在從動軸(3)上的螺塞(41),設置在螺塞(41)的腔體內并套在從動軸(3)上的壓緊彈簧(42),所述壓緊彈簧(42)的頂端頂壓在螺塞(41)的內臺階上,底端與從動軸(3)定位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機構還包括固定套裝在從動軸(3)上的角接觸球軸承(44)及套裝在從動軸(3)上并貼靠在角接觸球軸承(44)一側的壓緊支座(43),所述壓緊彈簧(42)的底端頂置在壓緊支座(43)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塞(41)與殼體(1)的輸出油腔為螺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殼體(1)內設有沿從動軸(3)的軸向朝向轉向器方向提供緩沖力的平衡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機構包括支撐彈簧(71),所述支撐彈簧(71)的一端頂壓在從動齒輪(31)端面的凹槽內,另一端固連在用于支撐支撐彈簧(71)的彈簧座(72)上,所述彈簧座(72)設置在與殼體(1)固連的支架(73)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殼體(1)內設有用于調節主動軸(2)軸向竄動量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固定在主動齒輪(21)底端的帶有凹槽的滑動壓塊(81)、固連在殼體(1)內的調整螺母(83)、與調整螺母(83)螺紋配合的調整螺釘(82),所述的調整螺釘(82)的自由端頂壓在滑動壓塊(81)的凹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軸(2)通過固定在殼體(1)輸入油腔內的、沿主動軸(2)軸向設有的兩個固定套裝在主動軸(2)上的輸入端沖壓外圈滾針軸承(11-1)定位在殼體(1)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輸入油腔的輸入端內孔設置有防止外部雜物進入轉向傳動機構的輸入端旋轉軸唇形密封圈(51),螺塞(41)的內孔內設置有防止外部雜物進入轉向傳動機構的輸出端旋轉軸唇形密封圈(5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自動補償齒側間隙的轉向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殼體(1)的輸入油腔外設置有用于保護輸入端旋轉軸唇形密封圈(51)的輸入端防塵罩(61);在殼體(1)輸出油腔外設置有用于保護輸出端旋轉軸唇形密封圈(52)的輸出端防塵罩(6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2110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后裝治療用鈷-60γ源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小尺寸封裝的壓電諧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