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互電容式觸摸結構、觸摸面板以及觸摸顯示面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20943.6 | 申請日: | 201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138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姚綺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4 | 分類號: | G06F3/044;G02F1/133;G02F1/134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20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容 觸摸 結構 面板 以及 顯示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屏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互電容式觸摸結構、觸摸面板以及觸摸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觸摸屏常常和顯示屏一起工作,通過感應人手或探針的觸碰來實現人與顯示內容間信息交互的器件,經常應用于手機、便攜式平板電腦、公共場所信息中心和工控顯示屏等等需要進行方便快捷的人機交互的場合。電容式觸摸屏依靠檢測觸摸動作對電極之間,或電極與地之間電容大小的影響來工作,具有透光性好,使用壽命長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小尺寸顯示面板。
根據結構上的區別,電容觸摸屏可以分為外掛式和內嵌式兩種,常見的外掛式電容觸摸屏是單獨制作,然后再用膠粘貼在液晶屏幕上的,而內嵌式集成電容觸摸屏則將用于感應觸摸的電極結構集成到液晶顯示面板內部,和顯示屏的彩色濾光膜在一起制作。這種內嵌的方式可以使整個液晶模組的厚度基本等于顯示屏本身的厚度,相比于外掛結構明顯減小,這對于最終顯示產品的設計非常有利。
從工作原理上,電容觸摸屏又可以分為自電容式和互電容式兩種。其中,依靠探測感應電極之間側向互電容變化來工作的互電容觸摸屏由于有信噪比高,無鬼點的優勢,應用較廣?;ル娙萦|摸屏一般由基板上兩簇分別由橫向和縱向分布的條狀電極構成,兩簇電極分布于同一平面,只在跨接處有少量交疊。在其中一個走向的電極上施加驅動信號,可以在另一個走向的電極上通過電極間側向互電容耦合得到感應信號,其中,施加驅動信號的稱為驅動電極,探測感應信號的稱為感應電極。對于互電容式觸摸面板,可以通過獲取驅動電極和感應電極之間的相互電容的變化,來檢測到手指觸摸了觸摸面板,當手或筆觸碰到電極附近時,感應信號會發生改變,綜合各個電極上信號的感應量得到觸碰點的位置。
圖1是根據相關現有技術的互電容觸摸面板中互電容式觸摸結構的示意圖。
互電容觸摸面板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該圖1所提供的互電容觸摸面板,是一種常用的互電容式觸控面板,當手指觸摸面板時,驅動電極和感應電極之間的互感電容量減少,因此電容量會隨其他電極的位置變化而減少,但由于觸控電極(包括驅動電極和感應電極)與顯示面板中的各導電結構形成的寄生電容較大,于是噪音信號較大,因此,互感電容量的變化強度較弱,影響了觸摸屏的使用效果。
目前針對相關技術的互電容觸摸面板上由于觸控電極之間的寄生電容增加,使得噪聲增加,導致觸摸屏使用效果差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針對相關技術的由于觸控電極之間的寄生電容增加,使得噪聲增加,導致觸摸屏使用效果差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為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互電容式觸摸結構、觸摸面板以及觸摸顯示面板,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互電容式觸摸結構,該互電容式觸摸結構包括:多個感應電極和多個驅動電極,感應電極和/或驅動電極之間形成互電容,在平行于基板的方向上,形成互電容的感應電極和驅動電極之間形成狹縫;多個接地電極,與感應電極和驅動電極位于不同層,在平行于基板的方向上,接地電極至少部分與狹縫正對設置。
進一步地,接地電極的一邊與感應電極邊緣對齊,另一邊延伸至與至少部分驅動電極重合。
進一步地,接地電極與驅動電極重合的寬度尺寸占驅動電極寬度尺寸的0.1%-25%。
進一步地,接地電極的一邊與感應電極邊緣對齊,另一邊與驅動電極邊緣對齊。
進一步地,接地電極的一邊延伸至與至少部分感應電極重合,另一邊延伸至與至少部分驅動電極重合。
進一步地,接地電極與感應電極重合部分的寬度w1小于或等于接地電極與驅動電極重合部分的寬度w2。
進一步地,驅動電極施加的驅動信號的頻率范圍為:低于1MHz。
進一步地,接地電極位于感應電極和驅動電極的遠離玻璃基板的一側,并在平行于基板的方向上覆蓋狹縫。
進一步地,驅動電極和感應電極位于不同的層,并相互垂直交叉排布,且接地電極在垂直方向上與驅動電極之間的距離為d1,在垂直方向上與感應電極之間的距離為d2,其中,d1大于零且d2等于零,或者d1大于零且d2大于等于零。
進一步地,驅動電極和感應電極位于相同的層,并相互垂直交叉排布,且接地電極在垂直方向上與驅動電極、感應電極之間的距離分別為d3,其中,d3大于零。
進一步地,驅動電極和感應電極相互垂直交叉排布,其中,驅動電極與感應電極在非交叉處位于同一層,驅動電極在與感應電極的交叉處跨接或感應電極在與驅動電極的交叉處跨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209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