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駁運叉車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20012.6 | 申請日: | 201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06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鄭有為;曹俊;朱鯤鵬;劉獻昌;陳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德摩新能源叉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F9/06 | 分類號: | B66F9/06;B66F9/22;B66F9/12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張小虹 |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駁運 叉車 結構 | ||
1.一種駁運叉車結構,包括車身(1),車輪(2),車身(1)通過連接部(3)與升降架(4)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架(4)的兩側面和駁運叉本體(5)的兩側面分別通過多個連接組件(7)活動連接,升降架(4)上還設置多個駁運叉桿(6),所述的升降架(4)的正面底部位置設置突出的突出部(8),突出部(8)和駁運叉本體(5)底面之間設置多個液壓缸(9),液壓缸(9)與控制液壓缸(9)升降的控制件(10)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駁運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件(4)設置為長方形框架結構,駁運叉本體(5)設置為長方形框架結構,所述的每個連接組件(7)各包括一個連接軸(12),一個連接銷(13),每個連接軸(12)和每個連接銷(13)之間各通過一個連接桿(14)活動連接,所述的連接軸(12)和連接銷(13)分別設置在升降架(4)和駁運叉本體(5)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駁運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件(4)的升降架左框(17)和升降架右框(18)上分別安裝多個連接軸(12),所述的駁運叉本體(5)的駁運叉左框(15)和駁運叉右框(16)上分別安裝與升降架左框(17)和升降架右框(18)上的連接軸(12)數量相等的連接銷(13),每個連接軸(12)分別通過一個連接桿(14)與連接銷(13)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駁運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駁運叉本體(5)的底部兩側邊各設置一個凹進部(19),兩個凹進部(19)之間為突出塊(20),所述的液壓缸(9)設置兩個,兩個液壓缸(9)的一端分別與兩個凹進部(19)連接,液壓缸(9)的另一端與升降架(4)上的突出部(8)連接,駁運叉桿(6)設置在位于突出塊(20)上的駁運叉本體下框(21)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駁運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軸(12)分別設置為活動穿過升降架左框(17)和升降架右框(18)的結構,連接銷(13)分別設置為活動穿過駁運叉左框(15)和駁運叉右框(16)的結構,每個連接桿(14)的兩端活動分別與連接軸(12)和連接銷(13)套裝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駁運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件(10)設置在車身(1)內,控制件(10)上設置操縱控制件(10)的控制開關(11),所述的控制開關(11)設置在車身(1)內的駕駛室儀表臺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駁運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架左框(17)和升降架右框(18)上的連接軸(12)分別設置兩個,升降架左框(17)上的兩個連接軸(12)分別設置為靠近升降架上端部(22)和升降架中部(23)的結構,駁運叉左框(15)和駁運叉右框(16)上的連接銷(13)設置兩個,駁運叉左框(15)和駁運叉右框(16)上的兩個連接銷(13)分別設置為靠近駁運叉本體上端部(24)和駁運叉本體下端部(25)的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駁運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駁運叉桿(6)設置兩個以上,每個駁運叉桿(6)之間設置按間隙布置的結構,每個駁運叉桿(6)均設置為與駁運叉本體(6)表面呈不大于90度夾角的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德摩新能源叉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德摩新能源叉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20012.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壓縮機性能試驗系統
- 下一篇:電壓力鍋可調式卸壓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