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服務器風扇板線纜的選型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19790.3 | 申請日: | 201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792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14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明濤;朱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服務器 風扇 線纜 選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或服務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服務器風扇板線纜的選型方法。
背景技術
在機架式服務器的系統設計中,服務器機箱的散熱主要通過與主板相連的風扇板實現。在機箱內部,服務器主板通過線纜在物理上實現與風扇板連接,在功能上完成對風扇板的供電和風扇轉速檢測控制。風扇板配置多個高速風扇,而風扇的數量和型號,則根據主板加壓后的發熱量及CPU要求的工作溫度,及機箱尺寸結構,綜合確定。風扇的型號包括額定電壓、額定電流、轉速等。通常風扇的功率較大,轉速較快,如浪潮某型服務器風扇為12V、2.5A,單個風扇功率可達30W。如此大的能量傳輸,要求PCB板間的連接線纜和板上的連接器每Pin必須能夠承受足夠大的電流,否則可能導致線纜、pin針過熱、絕緣材料老化等,嚴重的可能引發意外事故。
本發明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一種計算方法,通過將復雜的計算公式編寫軟件,設置耐流冗余比例,填入初始值運行,得出風扇板線纜單根可承受的最大電流值,作為線纜的選型標準。
本發明涉及服務器系統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服務器風扇板線纜的選型方法。通過編寫軟件計算風扇板線纜單根線纜可承受的最大電流值,作為線纜的選型標準。該方法將復雜的參數換算方程編寫成計算軟件,操作簡單,計算準確,為系統設計選型提供參考,使設計更加科學高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服務器風扇板線纜的選型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包括以下步驟:
①根據散熱參數,確定服務器散熱所需風扇的型號,包括額定電壓U,額定電流I、數量m;
②根據設計要求,明確主板與風扇板連接線纜根數N;
③確定每根線纜通過的電流冗余百分比,默認值80%;
④在計算軟件中填入以上信息,運行得出每根線纜的最大耐流值Imax;
⑤根據Imax,參考線纜廠家型號信息,選出適合的線纜型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設定冗余值、精確計算可準確得到每根線纜的最大耐流值要求,為線纜選型提供標準;
2.??通過功率計算、合并同類線纜,可減少主板與風扇板的連接線纜的的根數;
3.??通過編寫軟件實現計算,避免了復雜公式的計算,提高了分析效率;
4.??本方法可同時用于確定PCB板端連接器的pin針最大承載電流,作為PCB板連接器選型標準。
附圖說明
圖1是操作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的方法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本發明介紹了一種在服務器系統設計中,如何確定風扇板連接線纜根數的方法。服務器風扇板上的風扇,為標準風扇,接口定義包括四類:電源+、電源地、信號線1(控制風扇轉速)、信號線2(偵測風扇轉速)。
以單個風扇板配置6個風扇為例,風扇板與主板間的連接線纜需要24根。但根據接口定義,通過風扇板轉接時,可以通過合并同類線纜,減少線纜數量,達到節約線材目的。即通過計算所需功率,合并電源+、電源地線纜的數量,減少線纜的總根數。功率計算確認的工作通過編寫計算軟件實現。
在服務器系統設計時,兩板間連接線纜根數作為設計要求確定后,可以通過本發明提供的方法,計算出每根線纜的最大承載電流要求,根據這個要求選擇線纜型號。
本發明具體步驟如下:
①??根據散熱參數,確定服務器散熱所需風扇的型號(額定電壓U,額定電流I)、線纜數量m;
②??根據設計要求,明確主板與風扇板連接線纜根數:N;
③??確定每根線纜通過的電流冗余百分比,默認值80%;
④??在計算軟件中填入以上信息,運行得出每根線纜的最大耐流值:Imax;
⑤??根據Imax,參考線纜廠家型號信息,選出適合的線纜型號;
如在服務器設計中,根據散熱要求,確定了風扇型號為:額定電壓12V,額定電流1A,線纜數量6個。
如果不進行計算,對應的連接線纜根數為24Pin,每根的Imax為1.25A。
如果設計要求為線纜20根,按照本方法計算,可得出每根的Imax為1.875A,即選擇線纜單根承載最大電流大于1.875A即可。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1979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