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滾筒式煙氣褐煤間接干燥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15491.2 | 申請日: | 2012-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77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晁俊楠;侯錫勇;王振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霍林郭勒中加褐煤提質有限公司;青島嘉能海諾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6B11/04 | 分類號: | F26B11/04;F26B21/00;F26B23/02;F26B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巖 |
| 地址: | 029200 內蒙古自治***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滾筒 煙氣 褐煤 間接 干燥 系統 方法 | ||
1.一種滾筒式煙氣間接褐煤干燥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干燥系統包括煙氣發生裝置(1)、滾筒式煙氣褐煤間接干燥裝置(2)、煙氣側引風機(3)、褐煤通道側引風機(4)、冷凝塔(5)和細粉分離裝置(7),所述的滾筒式煙氣褐煤間接干燥裝置包括套筒式滾筒(9)、機架(17)和驅動裝置(18);套筒式滾筒(9)包括外筒和內筒,所述的外筒和內筒均由多根煙氣管道(19)焊接而成,內筒和外筒內壁上均焊接有導流葉片(10),在內筒和外筒的中心處形成中心褐煤通道(20a),在外筒和內筒之間形成環形褐煤通道(20b);在內筒和外筒的一端設有褐煤入口管(11)、水蒸氣出口管(16)和集氣器(14),所述的煙氣側引風機(3)通過集氣器(14)與內筒和外筒的多根煙氣通道連通,水蒸氣出口管(16)與褐煤通道側引風機(4)相連接,褐煤入口管(11)與所述的中心褐煤通道(20a)和環形褐煤通道(20b)相連接;在內筒和外筒的另一端設有干燥褐煤出口(12)和煙氣分布器(13),所述的煙氣發生裝置(1)通過煙氣分布器(13)與內筒和外筒的多根煙氣通道連通;干燥褐煤出口管(12)與細粉分離裝置(7)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筒式煙氣間接褐煤干燥系統,其特征在于:滾筒式煙氣間接褐煤干燥系統還包括氮氣發生裝置,在靠近煙氣分布器(13)一端設有氮氣入口管(15),氮氣發生裝置通過氮氣入口管(15)與中心褐煤通道(20a)和環形褐煤通道(20b)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筒式煙氣間接褐煤干燥系統,其特征在于:煙氣管道(19)采用套管結構,由煙氣通道外套管(21)和絕熱內套管(23)構成,煙氣通道外套管的內徑為100-115mm;絕熱內套管的內徑為70~80mm,絕熱內套管的長度占整個煙氣管道的45%~5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筒式煙氣間接干燥褐煤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由煙氣發生裝置產生的熱煙氣通過煙氣分布器進入內筒和外筒的煙氣管道;
2)褐煤由煤倉通過褐煤入口管分別進入中心褐煤通道和環形褐煤通道,在導流葉片作用下與煙氣管道內的煙氣以逆流方式運動,煙氣管道內的煙氣對褐煤進行間接加熱;
3)經過換熱的煙氣通過煙氣出口管在煙氣側引風機作用離開滾筒,干燥過程中生成的水蒸氣由褐煤通道側引風機作用下進入冷凝塔,水蒸氣在冷凝塔中冷凝供冷凝水用戶利用;
4)干燥后的褐煤經由干燥褐煤出口管進入細粉分離裝置,分離出的大顆粒褐煤直接運至干燥褐煤用戶處進行利用;
5)分離出的細褐煤顆粒進入煙氣發生裝置進行燃燒,取代外部褐煤供應,實現循環使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滾筒式煙氣間接干燥褐煤方法,其特征在于:煙氣發生裝置中產生的熱煙氣溫度為400~500℃。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滾筒式煙氣間接干燥褐煤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氮氣發生裝置生成的氮氣,通過布置于煙氣分布器同側的氮氣入口管進入中心褐煤通道和環形褐煤通道,氮氣與生成的水蒸氣混合,并通過水蒸氣出口進入冷凝塔分離,實現循環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霍林郭勒中加褐煤提質有限公司;青島嘉能海諾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未經霍林郭勒中加褐煤提質有限公司;青島嘉能海諾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1549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