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大容積系統抽真空試驗方法及輔助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15109.8 | 申請日: | 2012-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215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黃金祥;石教瀾;楊漢斌;易昶;潘伍覃;莫芝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一冶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34 | 分類號: | G01M3/3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萬榮 |
| 地址: | 430415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超大 容積 系統 真空 試驗 方法 輔助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大容積系統或超大容積系統進行抽真空試驗的方法及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航空航天空氣動力研究領域,需對大型真空系統(主要由大容積儲罐、管道和真空閥門組成)進行抽真空試驗,一般需抽到10Pa或更低,來檢驗系統的真空密封性。大容積系統容積達到1000m3到25000?m3,對大容積系統抽真空的方法不同于普通的小型容器,由于大容積容器系統材料與氣體接觸面積大,管口直徑大,達2000mm以上,密封難度高。影響大容積系統抽真空的兩個主要因素:放氣和漏氣。前者稱為“虛漏”,它通常由于材料本身的吸附作用引起的,材料與空氣接觸后,會吸附大量的氣體和水份。容器系統內開始抽氣后,隨著系統內部氣體越來越稀薄,暴露于真空下的各種材料(主要表現為鋼板)構件的內表面就將把原來在大氣壓下所吸附的氣體解析出來,即放氣。由于儲罐和管道內壁面積大,因此大容積真空系統內壁吸附的氣體將對抽真空尤其在初期起到一定的負作用,會大大延長實際抽真空所需的時間。后者稱為“實漏”,?如果系統本身或各連接處存在漏孔,將導致氣體能從高壓側進入系統低壓內部而無法抽到目標真空度。出現實漏必須檢漏查出漏氣源,進行補漏后,才能抽真空。
通常待抽真空系統都是100m3以下的小容積系統,對于小容積系統抽真空,傳統方法是采用整體加熱的方法,使系統維持在一定的高溫度(不低于水的沸點100℃,通常在200℃左右),使系統內部水份充分氣化,同時將小容積系統連接真空泵進行抽真空。而對于1000m3到25000?m3的超大容積真空系統,顯然無法采用傳統的整體加熱過程中進行抽真空的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針對大容積真空系統采用分單元先局部后整體,每個單元系統分步進行,在常溫下實現對大容積真空系統進行抽真空的方法及輔助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超大容積系統抽真空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的步驟:
首先根據大容器系統由大型儲罐、管道和真空閥門組成的特點,利用管路上的真空閥門,將容器系統隔開劃分為V1、V2、V3……等若干個單元,使得每個單元之間都可以利用真空閥門做到完全隔離.
利用抽濕機預先對每個單元去濕,使系統達到干燥極限值,停止抽濕。
將各單元與真空泵組相連,打開其中一個單元與真空泵機組連接的閥門,啟動真空泵機組,開始抽真空。
將該單元抽真空試驗分為若干個階段進行:即常壓到500?Pa(A);?500?Pa(A)到200?Pa(A);200?Pa(A)到100?Pa(A);100?Pa(A)到10?Pa(A)……一直到目標真空度。對每個停點采用靜壓升值法判斷容器系統漏氣情況,如果查出漏氣,應處理合格后,再進行下一個更高停止點的抽真空。
當該單元抽到到達目標真空度時,即達到試驗壓力,關閉系統與機組的真空閥門,關閉機組停止抽真空并按要求保壓一定的時間后緩慢恢復到常壓。
針對每一個單元重復進行上述步驟,直至所有單元都能達到目標真空度并保壓一定的時間。
各單元分別抽真空合格后,打開系統所有連接的真空閥門,再對容器系統整體進行抽真空試驗,試驗方法、步驟和判斷依據同各單元抽真空試驗方法相同。
超大容積系統抽真空試驗抽濕裝置,包括有抽濕機和電加熱器,其中,所述的電加熱器安裝在容器系統的進氣口上,所述的抽濕機一端通過導氣流軟管與容器系統的出氣口連通,另一端通過導氣流軟管直接連接在電加熱器上,并與容器系統的進氣口保持貫通,使得抽濕機、電加熱器和容器系統組成完整的循環氣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電加熱器為管狀結構,其外面為金屬殼,上下端面均設置有法蘭,電加熱器內部沿管道一周均勻設置有電加熱棒,電加熱器外壁上設置有連接電加熱棒的電插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電加熱棒的安裝結構為一段固定在電加熱器管道內壁,另一端指向電加熱器管道中心線,電加熱棒的數目至少為4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電加熱棒每2個一對,連接一個電插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一冶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武漢一冶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1510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