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分析建筑物太陽能傳熱性能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10439.8 | 申請日: | 2012-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97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何立群;季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趙鎮勇 |
| 地址: | 230026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析 建筑物 太陽能 傳熱 性能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能建筑節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析建筑物太陽能傳熱性能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家規定建筑節能的指標是強制性的;建筑中必須考慮太陽的熱利用,即理想的節能建筑應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滿足在不同季節、不同區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陽輻射。為此,在建筑設計中,針對建筑物的太陽能傳熱性能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夠根據建筑物的太陽能傳熱性能對建筑物進行合理的節能設計。
然而,目前通常采用的建筑物太陽能傳熱性能分析手段對結構簡單的建筑能夠進行有效分析,而對實際的復雜建筑結構進行有效的太陽能傳熱性能分析則是很困難。這顯然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新型建筑的太陽能傳熱性能分析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析建筑物太陽能傳熱性能的方法及裝置,以提供一種能夠簡單、方便地對實際建筑物進行太陽能傳熱性能的分析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與權利要求書對應)
由上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將較為復雜的實際建筑通過相應的建筑幾何描述信息進行統一描述,從而便于根據建筑墻體的材料及熱性能對建筑物的太陽能傳熱性能進行準確分析,即通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簡單、方便地描述建筑物幾何和熱特征,便于準確分析太陽能傳熱性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的處理過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具體實現方式的處理過程示意圖;
圖3A-圖3E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涉及的五種墻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對具有較為復雜的建筑物結構的太陽能性能進行分析,比如Trombe(特洛姆)墻體等。Trombe墻體是在墻外設置有一個玻璃墻,當太陽光穿透玻璃,玻璃與墻之間的空氣被加熱而產生對流,夏日可將熱氣流釋放出去,冬天可引入室內同時墻內蓄熱也向室內輻射。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分析建筑物太陽能傳熱性能的方法,其具體實現方式如圖1所示,可以包括以下處理步驟:
步驟11,獲取建筑幾何描述信息和建筑墻體參數;
其中,所述建筑幾何描述是將建筑表面采用一組多邊形表示,且各個多邊形分別以多邊形頂點坐標描述,所述建筑墻體參數描述了建筑墻體的材料及熱性能;具體地,相應的各個多邊形分別以多邊形頂點坐標描述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每個多邊形所包含的各個頂點的坐標按照逆時針排序。
步驟12,根據上述建筑幾何描述信息和建筑墻體參數計算獲得描述建筑物太陽能傳熱性能的參數:
相應的描述建筑物太陽傳熱性能的參數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用于表示內表面之間輻射傳遞性能的輻照系數和墻體傳熱系數等,其中,輻照系數與建筑幾何結構相關,即輻照系數可以根據建筑幾何描述信息確定,墻體傳熱系數則可以根據建筑墻體參數確定;進一步地,相應的輻照系數可以包括可見光輻照系數和紅外輻照系數兩部分,其中,可見光輻照系數可以反映建筑內表面之間可見光傳遞能力,即可見光輻照系數用于表示太陽光在建筑物內的傳播性能,紅外輻照系數則可以與相應的墻體傳熱系數結合以反映建筑物的熱傳遞能力,即紅外輻照系數用于表示熱能在建筑物內傳播的性能。
進一步地,獲取建筑幾何描述的處理過程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1)獲取建筑表面形狀參數及預定的多邊形信息,所述多邊形信息為用于構成建筑表面的多個多邊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1043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