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膜組合法處理硝酸銨廢水的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07120.X | 申請日: | 2012-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013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樓永通;李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藍然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469 | 分類號: | C02F1/469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 處理 硝酸銨 廢水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膜組合法處理硝酸銨廢水的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工業的迅速發展,硝酸銨廢水的產生對環境影響越來越嚴重,其中的氨氮的大量排放都會導致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危害,且造成了較大的幾起危害事件。水體中氨氮濃度過高,會導致水體富氧化,水資源惡化,同時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得影響。目前在我國,硝酸銨廢水的處理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研究經濟有效地處理硝酸銨廢水的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硝酸銨生產過程中,由稀硝酸帶入的水分在中和、蒸發及結晶過程中以二次蒸汽的形式排出,形成的工藝冷凝液成為硝酸銨生產的主要污水源。這些冷凝液若直接排放會使污水中氨氮含量嚴重超標,如直接送回硝酸吸收塔回用又不利于生產安全,并且不能全部回用。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一些廠家采用兌水稀釋的辦法以實現達標排放。目前,新修訂的地方和行業污水排放標準都相繼提高了氨、氮標準,并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水污染物基準排水量和排放濃度做了相應規定,硝酸銨冷凝液的治理及回收利用成為硝酸銨生產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目前,國內已有采用電滲析處理硝酸銨廢水的方法,但由于電滲析自身的局限,單純采用電滲析不僅投資大、運行費用高,且存在回用水無法滿足最新國家排放標準(NH3-N<10mg/L),且沒有從清潔生產、用水平衡、資源回收角度系統分析加工過程中的工藝特點,進行廢水的綜合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膜組合法處理硝酸銨廢水的工藝,能夠對硝酸銨廢水進行綜合處理,實現硝酸銨廢水零排放。為此,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對硝酸銨廢水進行以下步驟的處理:
(1):用電滲析(ED)系統進行處理,電滲析系統產水進行步驟(2)的處理,濃水進入蒸發系統;
(2)、用納濾(NF)系統對步驟(1)的產水進行處理,經過納濾系統處理后的產水送至步驟(3)的處理,濃水回至步驟(1)進行處理;
(3)、用電去離子(EDI)系統對步驟(2)的產水進行處理,經過EDI系統處理后的產水送至用水點回用,濃水回至步驟(2)再進行納濾系統處理。
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在步驟(1)前還對硝酸銨廢水進行前期處理至下述指標:CODcr:<30mg/l;懸浮固體的含量:10?mg/l以下;pH:5-7;溫度<35℃。
在步驟(1)中,電滲析的進水pH值控制在5-7之間,處理后產水的氨氮濃度≤0.1%(質量百分比),濃水的氨氮濃度≥10%(質量百分比);在步驟(2)中,納濾系統的產水氨氮濃度≤20ppm,濃水氨氮濃度≥0.5%;在步驟(3)中,EDI系統的產水氨氮濃度<5mg/L,濃水氨氮濃度≥50mg/L。
所述步驟(2)的濃水進入步驟(1)的蒸發系統處理,其冷凝水回到硝酸銨廢水中進行步驟(1)的電滲析系統處理,濃縮液經冷卻離心后轉變成固體鹽。
所述步驟(1)的濃水進入蒸發系統處理后,冷凝水再回至步驟(1)進行電滲析系統處理,濃縮液經冷卻離心后轉變成固體鹽。
步驟(2)的濃水回至步驟(1),用電滲析(ED)系統進行處理。
電滲析系統采用的膜組件材料選自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樹脂。
納濾系統采用的膜組件為卷式膜組件,膜材料選自聚酰胺、聚砜、聚醚砜。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工藝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工藝組合合理。本發明中首先采用電滲析工藝,根據氨氮濃度的大小在電滲析系統、納濾系統、EDI系統之間進行內循環處理廢水,電滲析技術把廢水中的無機鹽份進行脫鹽和濃縮,具有較高的透過速度和脫鹽性能。整個工藝的出水一股回用,一股進蒸發系統,實現廢水回用和零排放。
2、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對于廢水中的水資源,利用膜分離技術分離高效、常溫運行、無相變等節能特點,把廢水中的水透過膜后回用,把絕大部分無機鹽和有機物截留在濃水側。從而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做到清潔生產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藍然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藍然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712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