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多種纖維混合機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06775.5 | 申請日: | 2012-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040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漢利;鮑智波;張恒峰;昝勝恩;李希波;李漢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宏業(yè)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G13/00 | 分類號: | D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紀艷艷 |
| 地址: | 251619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種 纖維 混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混合機,具體涉及一種多種纖維混合機,屬于紡織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混紡紗線的原料混合均勻與否不僅影響紗線的物理機械性能,還影響織物的染色均勻性,尤其是差別化、功能性化學纖維、天然蛋白質纖維之間的混紡。目前,環(huán)錠紡中生產上常用混合方法有棉包混合(簡稱包混)、棉條混合(簡稱條混)、稱重混合三種。
包混是將原料包置于抓棉機的平臺上經抓棉打手抓取的混合方法,適用于純棉紡紗、純化纖紡紗、化纖混紡紗。由于原料包松緊差異、纖維品種差異、包裝規(guī)格差異等而導致打手抓取能力不同,這種混合方法的混紡比不易控制,混合效果差。
條混是將不同種類的纖維分別經過開清棉、梳棉、精梳工序加工后的條子在并條工序進行混合的方法,適用于棉與化纖混紡。這種方法有利于控制混比,但為混合均勻需經過多道并條機加工,否則混不勻,織造時布面易出橫檔。
稱重混合是在開清棉車間將幾種纖維成分按混合比例稱重后混合的方法,適應于混比要求較高的化纖混紡。但清花工序要求配套機臺較多,設備投入大。如一套開清棉流程中采用三臺自動抓棉機、三臺自動稱量機,供應一臺混棉機。
并且由于紡紗原料的種類的多種化,纖維性狀差異較大,有很多纖維在紡制之前需要進行紡前養(yǎng)生處理,如羊毛、羊絨、絹絲等天然蛋白質纖維。目前的混棉機已經不能滿足小批量、纖維多樣化的需要。因此,大部分紡制新型纖維的廠家采用手工混料的方式,這樣不但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成本,纖維混合還不十分均勻。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提供了一種多種纖維混合機,可以使纖維混合開松充分、均勻,且不易損傷纖維,生產效率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多種纖維混合機,包括機架、第一電機、第一傳動單元、和由第二電機帶動能夠轉動的混料箱,混料箱設置在機架上,混料箱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混料箱內部安裝有與第一傳動單元相連的轉軸,第一傳動單元與第一電機相連且能夠帶動轉軸轉動,該轉軸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多個沿著其軸線成螺旋形排列的輥刺,混料箱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梳針。
進一步地,混料箱為圓筒形,梳針沿著其軸線成螺旋形排列。
進一步地,所有輥刺從靠近電機一端向遠離電機一端長度逐漸增長。
進一步地,相鄰梳針間距從靠近電機一端向遠離電機一端逐漸縮短。
進一步地,輥刺為圓柱體。
進一步地,梳針為圓柱體。
進一步地,傳動單元為皮帶傳動副。
進一步地,轉軸上焊接有多個固定螺母,輥刺通過螺紋與固定螺母連接為一體。
進一步地,混料箱內壁上焊接有多個安裝螺母,梳針通過螺紋與安裝螺母連接為一體。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
可以使纖維混合開松充分、均勻,且不易損傷纖維,操作方便,生產效率高;清理方便,占用空間小;降低了纖維混合費用,節(jié)約了勞動力,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選定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選定實施例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1、第一電機,2、第一傳動單元,3、機架,4、安裝螺母,5、梳針,6、輥刺,7、進料口,8、出料口,9、混料箱,10、轉軸,11、固定螺母,12、第二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考附圖1、2,一種多種纖維混合機,包括第一電機1、第一傳動單元2、機架3和混料箱9,混料箱9設置在機架3上,混料箱9為圓筒形,且混料箱9與第二電機12相連,且由第二電機12帶動能夠轉動,混料箱9上設置有進料口7和出料口8,混料箱9內部安裝有與傳動單元2相連的轉軸10?,第一傳動單元2與第一電機1相連且能夠帶動轉軸10轉動,該轉軸10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多個沿著其軸線成螺旋形排列的輥刺6,混料箱9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梳針5,梳針5沿著混料箱9軸線成螺旋形排列;傳動單元2為皮帶傳動副。
所有輥刺6從靠近電機1一端向遠離電機1一端長度逐漸增長。相鄰梳針5間距從靠近電機1一端向遠離電機1一端逐漸縮短。
輥刺6為圓柱體,梳針5為圓柱體;轉軸10上焊接有多個固定螺母11,輥刺6通過螺紋與固定螺母11連接為一體;混料箱9內壁上焊接有多個安裝螺母4,梳針5通過螺紋與安裝螺母4連接為一體。
實踐中進料口7和出料口8可以為設置在混料箱9上的同一個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宏業(yè)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宏業(yè)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677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