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擠壓機的模座壓緊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06621.6 | 申請日: | 2012-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90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潘河;吉繼甄;王玲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25/00 | 分類號: | B21C25/00;B21C23/21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馮志云;呂俊清 |
| 地址: | 030024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擠壓 壓緊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擠壓機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可快速更換工具桿的反向擠壓式金屬擠壓機的模座壓緊結構。
背景技術
反向擠壓機本體工藝上一般由兩個工位即擠壓桿工位和推桿工位構成。推桿工位的功能是在擠壓機更換模具時推桿壓住(頂住)模具然后換模。而推桿工位為工藝的需要,比如發(fā)生悶車等情況時,又需要將推桿從模座拆除更換為清理套筒,推桿和清理套筒這類工具桿都是安裝在模座里,模座能固定推桿和清理套筒。然而,現(xiàn)有技術推桿與模座的連接一般為法蘭式螺接或拉桿穿設連接,這類固定連接在需要更換工具桿時,先得利用工具逐一拆除,完成更換后,再順序組裝,造成更換用時較長,還得有較多設備輔助,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使成本上升。
發(fā)明內(nèi)容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擠壓機的模座壓緊結構,其可實現(xiàn)工具桿的牢固安裝,同時還能快速更換,能滿足使用要求。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擠壓機的模座壓緊結構,包括一個工具桿及一個固定所述工具桿的模座,其中:所述工具桿主體為柱體,后端為徑向凸出于所述柱體的卡頭;所述模座內(nèi)形成能容置所述卡頭的內(nèi)腔,所述模座前端為能可拆卸地裝配所述工具桿的開放端,所述開放端軸向上形成有供所述柱體穿設的組配孔,所述組配孔與內(nèi)腔連接處為一個能卡抵所述卡頭的卡接面,所述開放端處的內(nèi)腔及組配孔向上延伸形成安裝開口,所述卡頭及柱體能通過所述安裝開口組入及拆出所述模座;所述模座后端的固定端處內(nèi)腔容置固定有一個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前端為一個對齊卡頭形狀的壓板,所述壓板位于控制件與卡頭之間,通過所述控制件的動力裝置前推或拉回所述壓板,控制壓緊或松開所述卡頭與卡接面的卡抵。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工具桿為的推桿或清潔套筒。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動力裝置以前推結構前推所述壓板,以拉回結構拉回所述壓板,所述動力裝置的前推結構為數(shù)個設于所述控制件及壓板之間的彈性件。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彈性件為數(shù)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于所述控制件前端面的碟簧組,所述控制件前端面匹配所述碟簧組設有數(shù)個落槽孔;每個碟簧組均套有一個前端為柱形頂頭的導向柱,所述碟簧組通過這些頂頭前推所述壓板。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每個導向柱的頂頭前端還設有一個推柱,所述壓板對應這些推柱設有數(shù)個通孔,所述推柱穿過所述通孔后與壓板前端面平齊。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動力裝置的拉回結構為前端連接壓板中心的液壓桿,所述液壓桿后端連接一個活塞,所述控制件主體為液壓桿的液壓缸體,所述液壓缸體在中心形成油腔,液壓缸體還具有一個注油孔連通所述油腔前端;通過所述注油孔向油腔前端注入液壓油,以推動所述活塞通過所述液壓桿向后拉回所述壓板。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壓板的外周向所述控制件方向凸設有一圈導沿,而所述控制件匹配所述導沿也設有一圈導槽,所述導沿的高度大于所述控制件與壓板之間的最大活動間距。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模座固定端處內(nèi)腔徑向封閉,內(nèi)腔形成為圓柱形空間,所述控制件及壓板也均為匹配的圓柱形,所述控制件后端具有縮頸,所述模座對應此縮頸設有抵接面。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液壓桿頭端為螺紋,所述壓板中心開孔,所述液壓桿頭端穿過所述壓板的中心孔,通過螺母將所述液壓桿頭端和壓板固定在一起。
根據(jù)上述構思,所述控制件、壓板及工具桿均為同軸的回轉體形狀,在所述卡頭頂面中心向所述壓板凸設為凸臺,所述壓板匹配形成凹槽。
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發(fā)明壓緊結構,推桿或清潔套筒用吊裝工具呆入模座后便能直接卡緊,需要更換時,直接吊出即可,方便進行工具桿的快速更換及牢固安裝。且本發(fā)明的控制件的動力裝置分設為兩部分,常態(tài)下以碟簧前推壓板實現(xiàn)牢固安裝,需要更換時再以液壓拉回壓板解除固定,這樣就簡化了部件結構,同時節(jié)省了能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擠壓機的模座壓緊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僅模座開放端處在圖1中B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模座單個零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66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