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動終端及移動終端揮控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04139.9 | 申請日: | 2012-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99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君;魏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勤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王聰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終端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移動終端,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三維立體揮控功能的移動終端以及一種利用該移動終端實現的移動終端揮控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通訊工具,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移動終端的功能需求也已經不再僅限于以往簡單的通話功能以及短信功能,現如今的市場上已經發展出了大量的多功能、全智能的移動終端。
縱觀當前的移動終端市場,現有的移動終端大都是借助物理按鍵和/或觸摸屏來進行輸入以實現用戶對移動終端的控制的,然而,這樣的控制方式卻天然地具有以下兩方面缺陷:
一,頻繁的接觸式輸入會對物理按鍵以及觸摸屏產生長期磨損,從而降低移動終端整體的使用壽命;
二,無論是物理按鍵還是觸摸屏上與輸入選項對應的觸摸區域通常都是比較小的,這會給用戶帶來一定的操作不便,同時也容易導致誤操作。
此外還有一部分移動終端利用檢測信號反射的方式來感應用戶的揮控手勢,雖然此時可以避免用戶直接接觸移動終端以及其相應的檢測單元,但是采用所述方式既需要信號發射裝置也需要反射信號檢測裝置,所以需要在移動終端中設置大量的裝置,從而使得移動終端的結構更加復雜。
但是由于信號的發射的信號可能會和反射回來的信號相互串擾,所以和容易導致反射信號檢測錯誤,而且若所述信號為紅外信號或可見光波段的信號時,還需要考慮外部環境中自然光中紅外頻段和可見光頻段的信號的干擾,從而需要對反射信號裝置上加入濾光片等濾光模塊,從而進一步地使得移動終端的結構復雜化。
而且目前各個國家均已經對信號頻段的進行了劃分,各個頻段分別具有特定的應用領域,所以采用微波等頻率的信號,容易與周圍環境中的其他設備發生相互干擾,從而限制了移動終端的使用場合,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另外信號發射裝置和反射檢測裝置均需要暴露于外部環境中來滿足反射檢測的要求,所以移動終端的外殼中需要開口來暴露所述信號發射裝置和反射檢測裝置,因而極大地限制了移動終端的結構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的控制方式會對物理按鍵以及觸摸屏產生磨損、操作不便還容易導致誤操作的缺陷以及信號反射檢測的非接觸方式的不可靠和結構復雜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三維立體揮控功能的移動終端以及一種利用該移動終端實現的移動終端揮控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其包括一外殼,其特點在于,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
至少兩個設于所述外殼上的電容式感應單元;
一與所述電容式感應單元相連的手勢識別模塊,用于根據接收到的來自各個電容式感應單元中表征所述電容式感應單元的電容值變化的信號來識別用戶的手勢;
一與所述手勢識別模塊相連的手勢-指令轉換模塊,用于根據預設的手勢-指令對應關系將識別出的手勢轉換為對應的指令并執行。
此處的“設于外殼上”既包括在該外殼外表面的常規設計,也包括將電容式感應單元設于該外殼之內、并將該外殼的相應區域設計為允許信號透過的常規設計。
而且本發明中所述電容式感應單元是指利用物體或手指接近電容式感應單元時會在所述物體或手指和電容式感應單元之間產生附加電容,從而通過檢測所述附加電容的變化來表征物體或手指和電容式感應單元的距離。所以任何通過檢測電容變化來表征物體之間距離關系的器件均可作為本發明中的電容式感應單元,例如電容式接近傳感器或觸摸屏等。
另外,本發明對電容式感應單元的設置位置以及設置數量均不做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手勢識別需求對這兩個參數進行合理的設計,當然地,為了根據來自不同電容式感應單元的信號實現對用戶手勢的有效識別,各個電容式感應單元的設置位置之間應當間隔一定的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勤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勤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413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