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吉他拍錘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03054.9 | 申請日: | 2012-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37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周欣玥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欣玥 |
| 主分類號: | G10D3/16 | 分類號: | G10D3/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25002 江蘇省揚州市廣***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吉他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器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吉他輔助用具。
背景技術
吉他是一種通過撥動上面一根根的琴弦發出聲音的有弦的演奏樂器。生活中匹克、民謠吉他在演奏時,演奏者一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拔片進行彈奏。有時為了體現樂曲的節奏、加強演奏效果,演奏人員在演奏的過程中會利用“撥弦手的掌根”或“小指無名指”組合拍/敲打吉他琴箱面板的動作。這種演技帶來的動作,催生了吉他生產人員在吉他音孔下方設置護板的技術構思。因為不設護板的話,面板上會出現掉漆、指甲痕等問題,琴身面板很快就被演奏者敲擊損壞。
目前的這種演奏技法在吉他演奏界、吉他愛好者中已經成為慣用技術。但該種技法存在的問題是:人手的敲擊力度小、節奏感不明顯;演奏時,人手的敲擊動作會使演奏者手部出現痛感。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有利于吉他演奏時,配合打拍動作,并能突顯樂曲節奏的吉他拍錘。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拍錘包括錘體、指孔和錘頭,所述錘體呈柱狀,所述指孔設在所述錘體的上部;所述錘頭呈圓弧型,設在所述錘體的底端。
所述指孔開設在所述錘體的頂面上;所述指孔內設有軟質彈性層,所述軟質彈性層中部設有用于夾住手指的內凸圈。
所述指孔為單指孔。
所述指孔為雙指孔。
所述指孔為環狀,固定連接在所述錘體上部的側面。
本發明的吉他拍錘在吉他演奏時,能夠套設在演奏人員的手指(小指和/或無名指)上進行操作,有單指孔還有雙指孔,可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同時根據人體手指生理曲線特點在指孔中部設置的一圈內凸圈,為的是使拍錘能夠有效的連接在人體的小指或者無名指上;錘體內部設軟質層,使人體手指感到舒適;拍錘上的指孔同時還可以設為指環,所起的效果相同。本發明實用方便,佩戴舒適,不易掉落,便于演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
圖5是本發明中吉他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錘體,11是錘頭,20是指孔,201是雙指孔,202是指環,21是內凸圈,22是硬質層,23是軟質彈性層,3是琴身,31是護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如圖1-5所示,所述拍錘包括錘體1、指孔20和錘頭11,所述錘體1呈柱狀,所述指孔20設在所述錘體1的上部;所述錘頭11呈圓弧型,設在所述錘體1的底端。
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所述指孔20為單指孔。所述指孔20開設在所述錘體1的頂面上;所述指孔20內設有軟質彈性層23,所述軟質彈性層23中部設有用于夾住手指的內凸圈21。
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與第一種實施方式不同點在于,所述指孔20為雙指孔。可以同時插入無名指、小指,這樣的好處的佩戴時更為牢靠、敲擊力度可以更大。
第一、二種實施方式的錘體1一般采用雙層結構,外層采用具有一定硬度和彈性的硬質層22,比如硬質橡膠、彈性塑料、軟木等;內層的軟質彈性層23采用觸感好、透氣性好的橡膠、塑料等材料。
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如圖4所示,所述指孔20為環狀(指環202),固定連接在所述錘體1上部的側面。該種結構手指暴露在外,更適合長時間佩戴使用。
使用本發明產品時,如圖5所示,吉他的琴身3的音孔下部設有護板31。將拍錘佩戴在小指、無名指上以后,需要擊打時,利用小指、無名指帶動拍錘按照節奏敲擊護板31,即可發出節拍、強烈的“擊鼓”音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欣玥,未經周欣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305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