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策略生成方法和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01171.1 | 申請日: | 2012-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809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韓偉力;雷暢;劉生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策略 生成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系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策略生成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目前采用的計算機系統越來越龐大和復雜,這導致管理人員對這些系統的配置、優化、保護變得越來越困難。
業界針對這個問題的思路是在系統中引入自主計算能力,讓系統根據設定的目標(Goal)或者效用(Utility)指標進行自我管理,從而將管理員從低層具體操作中解放出來,專注于系統整體的管理目標和實現效用上。Kephart于2004年提出了由三種不同策略(動作策略、目標策略和效用策略)組成的統一框架——為解決自主計算的人機接口問題以及實現自主計算系統的“可指導性”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根據Kephart提出的框架,為了實現基于策略的系統管理,需要表達兩個層次的策略:一種是業務相關的業務層策略(目標或者效用策略),也即定義完成何種目標或者達到何種效用;另一種策略則是實現業務層策略的技術層策略(又稱為動作策略),也即定義在什么條件下針對何種被管理的資源做何種動作(Action)。
當前策略管理方法多使用較低層次的動作策略直接進行管理,已有的策略語言也多是基于動作策略而制定的,如Ponder,及OASIS標準XACML等;但隨著計算機系統規模的擴大,動作策略的數量仍然比較龐大,導致系統的策略管理的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策略生成方法和裝置,用以提高計算機系統的策略管理的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策略生成方法,包括:
獲取初始目標策略;
新建所述初始目標策略對應的動作策略集;
循環根據待細化目標策略相應的細化模式,細化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得到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的細化結果;所述初始目標策略作為第一個待細化目標策略;
若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的細化結果包括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的子目標策略,則將所述子目標策略作為本次細化之后的待細化目標策略;若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的細化結果包括動作策略,則將所述動作策略加入所述動作策略集;
直至所有待細化目標策略均細化完畢為止。
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策略生成裝置,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初始目標策略;
新建單元,新建所述初始目標策略對應的動作策略集;
處理單元,用于循環根據待細化目標策略相應的細化模式,細化待細化目標策略,得到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的細化結果;所述初始目標策略作為第一個待細化目標策略;
若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的細化結果包括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的子目標策略,則將所述子目標策略作為本次細化之后的待細化目標策略;若所述待細化目標策略的細化結果包括動作策略,則將所述動作策略加入所述動作策略集;
直至所有待細化目標策略均細化完畢為止。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策略生成方法的方法和裝置,通過獲取初始目標策略,并將初始目標策略細化為動作策略,使得將動作策略進一步封裝,從而提高了計算機系統的策略管理的效率,也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因動作策略的數量比較龐大所導致系統的策略管理的效率較低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目標策略集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不同類型的目標策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細化模式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策略生成方法流程圖;
圖5為圖4中步驟403的一種實現流程圖;
圖6為圖4中步驟403的又一實現流程圖;
圖7為圖5或圖6中的細化過程的實現流程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策略生成裝置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策略生成裝置的示意圖;
圖10為圖8或圖9中的處理單元的一種結構示意框圖;
圖11為圖8或圖9中的處理單元的又一結構示意框圖;
圖12為圖10中的第一細化模塊或圖11中的第二細化模塊的結構示意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復旦大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117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數據處理及存儲裝置
- 下一篇:商品內外兩層包裝之間的關聯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