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蓄電池端子雙頭自動氣焊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00784.3 | 申請日: | 2012-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067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段艷波;陳華平;王旭;熊建州;鄭建順;李文喜 | 申請(專利權)人: | 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5/00 | 分類號: | B23K5/00;B23K5/22;B23K5/24;H01M2/30 |
| 代理公司: | 襄陽中天信誠知識產權事務所 42218 | 代理人: | 帥玲 |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襄***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蓄電池 端子 自動 氣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鉛酸蓄電池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鉛酸蓄電池端子焊接的自動氣焊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鉛酸蓄電池都已全面自動化、流水線生產;在蓄電池的裝配線中,蓄電池端子焊接設備因其焊接方式比較固定,焊接工藝不夠靈活,使焊接后的蓄電池端子常出現凹坑、毛邊等缺陷。產生輕微缺陷的蓄電池必須進行后期的人工修補和處理才能達到使用要求,而嚴重缺陷的蓄電池必須報廢處理。在實際生產中,直接通過手工焊接替代設備焊接成了很多生產商不得已的選擇。手工焊接可以解決端子出現的凹坑、毛刺等缺陷,但因操作工人技術熟練程度和精神意志的不確定性,常常會出現虛焊等新的焊接缺陷。不僅給焊接質量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且降低了勞動生產效率,大大增加了企業的人力成本。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蓄電池端子雙頭自動氣焊機,以天然氣和氧氣為燃燒介質,通過三維坐標自動控制焊炬的運動軌跡,對蓄電池端子進行火焰熱熔焊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輸送鏈板電機經傳動軸上的鏈輪與輸送鏈板連接;導向調整電機經螺桿軸與導向調整機構連接,檢測裝置、定位裝置、壓緊裝置固定在導向調整機構上;立柱固定在機架上,上下移動滑板與立柱滑動連接,由固定在立柱上的上下移動電機驅動,平衡氣缸固定在立柱上,支座固定在上下移動滑板上,前后調整滑板與支座滑動連接,由固定在支座上的前后調整電機驅動;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垂直方向三坐標平臺固定在前后調整滑板上,分別由左右方向伺服運動電機、前后方向伺服運動電機、垂直方向伺服運動電機驅動;焊炬調整機構固定在垂直方向平臺上,兩端各有一臺焊炬調整電機驅動,焊接主機固定在機架上;模具與模具支座滑動連接,由模具柔性氣缸提供壓緊力,模具支座固定在模具調整機構的滑板上,模具調整機構固定在前后調整滑板上,兩端各有一臺模具調整電機驅動;導向調整機構上裝有用于位置檢測的導向調整位置傳感器,前后調整滑板上裝有用于位置檢測的前后位置傳感器,焊炬調整機構上裝有用于位置檢測的左焊炬位置傳感器和右焊炬位置傳感器,模具調整機構上裝有用于位置檢測的右模具位置傳感器和左模具位置傳感器,模具上下位置傳感器固定在模具支座上;機架的上方裝有抽風罩;模具上固定有溫度傳感器。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可根據鉛酸蓄電池規格,在操作面板上直接輸入蓄電池的規格或參數就可自動調整設備定位機構、夾緊機構、模具和焊炬的位置;根據蓄電池端子的不同規格更改焊接火焰的焊接路徑。自動化程度高,既達到手工焊接的高質量,又能使焊接質量的穩定性得到保證,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簡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側視圖。
圖4是圖1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圖2中去掉了機架1、操作面板10。本發明的主體結構為一條輸送鏈板18、一套導向調整機構2和兩套焊接主機13;輸送鏈板電機34經傳動軸上的鏈輪與輸送鏈板18連接,輸送鏈板18固定在機架1上;導向調整電機11經螺桿軸與導向調整機構2連接,導向調整機構2固定在機架1上,導向調整機構2上裝有用于位置檢測的導向調整位置傳感器35;檢測裝置16、定位裝置15、壓緊裝置33固定在導向調整機構2上;立柱19固定在機架1上,上下移動滑板21與立柱19滑動連接,由固定在立柱19上的上下移動電機24驅動,平衡氣缸20固定在立柱19上;支座38固定在上下移動滑板21上,前后調整滑板22與支座38滑動連接,由固定在支座38上的前后調整電機37驅動,前后位置傳感器12固定在前后調整滑板22上;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垂直方向三坐標平臺23固定在前后調整滑板22上,分別由左右方向伺服運動電機14、前后方向伺服運動電機36、垂直方向伺服運動電機25驅動;焊炬調整機構26固定在垂直方向坐標平臺上,兩端各有一臺焊炬調整電機6驅動,左焊炬位置傳感器8和右焊炬位置傳感器7固定在垂直方向坐標平臺上,焊炬31固定在焊炬調整機構26的滑板上;模具調整機構28固定在前后調整滑板22上,兩端各有一臺模具調整電機3驅動,右模具位置傳感器4和左模具位置傳感器5固定在前后調整滑板22上;模具32與模具支座30滑動連接,由模具柔性氣缸27提供壓緊力,模具上下位置傳感器29固定在模具支座30上,模具支座30固定在模具調整機構28的滑板上;溫度傳感器39固定在模具32上;抽風罩9固定在機架1的上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07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