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顯示裝置和母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99551.6 | 申請日: | 2012-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05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長三幸弘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日本顯示器東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9 | 分類號: | G02F1/1339;G02F1/13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陳偉;孟祥海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晶 顯示裝置 母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能夠使上基板與下基板的間隔均勻并抑制了亮度不均、顏色不均等顯示質量下降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的液晶顯示面板配置有具有像素電極和薄膜晶體管(TFT)等的將像素形成為矩陣狀的TFT基板、以及在與TFT基板相對置并與TFT基板的像素電極相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濾色片等的對置基板,在TFT基板與對置基板之間夾持有液晶。并且,通過按各像素控制液晶分子的透光率,來形成圖像。
液晶顯示裝置是平面且分量輕,因此在各種領域用途廣泛。在便攜式電話、DSC(Digital?Still?Camera:數字照相機)等中廣泛使用著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在液晶顯示裝置中視場角特性是個問題。視場角特性是在從正面觀看畫面的情況和從斜方向觀看畫面的情況下亮度發生變化、或者色度發生變化的現象。視場角特性具有在通過水平方向的電場使液晶分子進行動作的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切換)方式下優越的特性。
IPS方式也有很多種,但是在整個平面上形成像素電極并在像素電極上隔著絕緣膜配置梳齒狀的公共電極、通過在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場來使液晶分子旋轉的方式能夠增大透射率,因此當前成為主流。另外,也存在在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與TFT基板之間設置有機鈍化膜的構造,但是為了簡化制造工序而不設置有機鈍化膜的構造也正成為主流。
液晶顯示裝置中TFT基板與對置基板的間隔、即液晶層的層厚對特性產生較大影響。一般來說,采用了顯示區域通過柱狀間隔件維持間隔、密封部通過玻璃光纖維持間隔的結構。但是,近年來,為了減小液晶顯示面板的所謂的框架的寬度,而在密封部的下側由兩層布線形成了掃描線或影像信號線的引出線。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玻璃光纖較硬,因此在調整間隙時,有可能破壞掃描線引出線或影像信號線引出線。為了防止這種現象,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在密封部中也使用由樹脂形成的柱狀間隔件的內容。
另外,“專利文獻1”記載了為了使密封部附近的TFT基板與對置基板的間隔和顯示區域中的TFT基板與對置基板的間隔相一致,而在密封部或其附近設置有機鈍化膜作為柱狀間隔件的底座。
在“專利文獻1”中,其實施例3記載了不存在有機鈍化膜的液晶顯示裝置,該情況還記載了不在密封部中混入玻璃光纖而通過柱狀間隔件規定TFT基板與對置基板的間隔的結構。還記載了在密封部的內外都形成柱狀間隔件的結構。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沒有記載關于在不使用有機鈍化膜的情況下利用顯示區域和密封部附近的柱狀間隔件規定間隔的研究。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68878號公報
發明內容
在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中,為了使外形變小并為了減少布線的引出線的數量,而進行了將驅動電路直接形成在液晶顯示面板中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當由多晶硅形成驅動電路時,電路特性提高,但是當由a-Si形成像素區域中的TFT時,工藝變得復雜。另一方面,掃描線驅動電路與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相比電路規模較小,因此能夠由a-Si構成驅動電路。因而,進行了僅將掃描線驅動電路由a-Si直接形成在液晶顯示面板內、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由IC驅動器形成的處理。在這種結構的情況下,當使用玻璃光纖進行密封部處的間隙調整時,有可能破壞掃描線驅動電路,因此需要使用由樹脂形成的柱狀間隔件。
另外,在使用如背景技術所記載那樣的有機鈍化膜的情況下,有機鈍化膜還具有作為平坦化膜的作用,因此在不使用有機鈍化膜的情況下,形成為在液晶顯示面板中的各種位置上TFT基板與對置基板之間的間隔不同,即使使用柱狀間隔件也很難將TFT基板與對置基板之間的間隔保持恒定。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實現一種如下的液晶顯示裝置,其在不使用具有作為平坦化膜的作用的有機鈍化膜的液晶顯示面板中,不產生TFT基板與對置基板之間的間隔的不均勻,因而產生亮度不均、顏色不均等的情形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日本顯示器東,未經株式會社日本顯示器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995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粘土加強的聚(乳酸)-聚烯烴混合組合物
- 下一篇:蛆油加工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