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99537.6 | 申請日: | 201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82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振清;王春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振清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29/00;A61P21/00;A61P19/02;A61K35/64;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馮瓊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拉傷 扭傷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后,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扭傷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之一,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等情況。多由劇烈運動或負重持重時姿勢不當,或不慎跌仆、牽拉和過度扭轉等原因,造成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撕裂所致。關節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功能障礙等癥狀,其程度隨損傷程度而加重。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纖維斷裂,重者則韌帶纖維完全斷裂,并引起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同時合并關節內滑漠和軟骨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多發于腰、踝、膝、肩、腕、肘、髖等部位。
肌肉拉傷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后用繃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根據傷情大小和傷部的范圍注射強的松龍和普魯卡因。而扭傷的治療方法同樣是48小時內進行冷處理,之后冷熱交替,在仍然疼痛的時候盡量避免使用扭傷的肌肉。當疼痛減緩后,開始緩慢地做一些適度的恢復性運動。目前尚無治療肌肉拉傷和扭傷的特效藥物。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拉傷、扭傷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脈受損,以致經絡不通,經氣運行受阻,瘀血壅滯局部而成。皮色發紅,多為皮肉受傷,青色多為筋傷,紫色多為瘀血留滯;新傷疼痛腫脹,活動不利者,為氣血阻滯;若陳傷每遇天氣變化而反復發作者,為寒濕侵襲,瘀血阻絡。此外,更宜根據扭傷部位的經絡所在,辨清扭傷屬于何經。如急性腰扭傷,脊椎正中扭傷為傷在督脈,一側或兩側腰部扭傷為傷在足太陽經。因此,研究開發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制劑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西洋參20份、大棗90份、哈蟆油5份、冰糖400份。
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選用海龍、天龍、姜黃、郁金、乳香、沒藥、巴戟天、牛夕、千年健、菖蒲、陳皮、麥冬、貝母、半夏、款冬花、大黃、神曲、白茯苓、澤瀉、女貞子、五味子、三棱和文術二十三味中藥材制成。
其中,海龍,拉丁名:Syngnathussp,又名楊枝魚、管口魚,是一種海龍科硬骨魚,全身呈長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漸細而略彎曲,長20~40厘米,中部直徑2~2.5厘米,頭部具管狀長嘴,嘴的上下兩側具細齒,有兩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黃白色或灰棕色,黃白色者則背棱兩側有兩條灰棕色帶。中部以上具5條突起的縱棱,中部以下則有4條縱棱,具圓形突起的花紋,并有細橫棱。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已除去或未除去內臟的干燥海龍全體入藥,性溫、味咸甘,具有補腎壯陽,活血散瘀之功效。
天龍,為蜈蚣的別名,又名百腳、百足蟲、千足蟲、天蟲等,動物大蜈蚣科少棘巨蜈蚣的全蟲體入藥,性溫、味咸、辛,有毒,歸肝、脾、肺經。具有息風解痙、敗毒抗癌、退炎治瘡之功效,用于風癥痙痛、癌瘤積毒、炎腫瘡瘍等癥。
姜黃為姜科姜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莖入藥,味辛、苦,性溫,歸脾、肝經,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用于胸脅剌痛,閉經,癥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郁金,拉丁名Curcuma?aromatica?Salisb,又名:毛姜黃,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干燥塊根入藥。性寒、味辛、苦,歸肝、心、肺經,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之功效,主要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
乳香拉丁名Boswellia?carteri,本名薰陸,為橄欖科常綠喬木的凝固樹脂。因其滴下成乳頭狀,故亦稱乳頭香。味辛、苦,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瘀阻氣滯的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產后腹痛。
沒藥為橄欖科植物地丁樹或哈地丁樹的干燥樹脂,又名末藥。采集由樹皮裂縫處滲出的白色油膠樹脂,于空氣中變成紅棕色而堅硬的圓塊,打碎后,炒至焦黑色應用。味苦、辛,性平,入肝、脾、心、腎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經、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振清,未經王振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9953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