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含量茶多酚的工業化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93934.2 | 申請日: | 2012-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63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田洪;連運河;程遠欣;陳麗;孫國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G99/00 | 分類號: | C07G99/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冀科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曹淑敏 |
| 地址: | 057250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量 茶多酚 工業化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天然提取物純化的工業方法,尤其是一種高含量茶多酚的工業化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茶多酚(Tea?Polyphenols)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具有抗氧化、清除體內游離自由基、抗衰老、抗輻射、減肥、降血脂、防癌等多方面功效,是一類效果確切的人體免疫增強劑。
茶多酚為淡黃色至棕黃色的粉末或晶體,味苦澀,易溶于溫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和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不溶于氯仿及苯等有機溶劑;具有吸濕性,熱穩定性良好。它在pH=2~7范圍內均穩定。pH<2時,兒茶素在強酸的催化作用下發生自聚合,生成兒茶素二聚體而呈紅色,pH>8時,茶多酚在堿性介質中很不穩定,易氧化褐變。
茶多酚作為食品添加劑中的抗氧化劑使用,還可用于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隨著經濟的逐漸發展,人們對綠茶提取物即茶多酚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包括加工工藝過程中使用的溶劑、產品的農藥殘留等指標,我國茶多酚產品出口也因此受到限制。
現有的茶多酚生產工藝的文獻中,鮮有針對脫除茶多酚產品中農藥殘留的相關報道,而對脫除咖啡堿的相關報道中,大多數采用溶劑法、離子沉淀法或凝膠樹脂法,以上方法各有弊端,溶劑法引入產品中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有毒有害溶劑降低了茶多酚產品的安全性;離子沉淀法引入的金屬離子在后續精制過程中不易脫除,給工業生產帶來困難,且離子沉淀法時間較長,延長了生產時間,降低生產效率;凝膠色譜法材料昂貴,不易工業化生產。因此,開發一種易于工業化生產的、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溶劑的工業化生產茶多酚的方法,保證茶多酚產品的安全性,拓寬其應用領域,是茶多酚行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申請號為200610055145.7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從茶葉中提取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的方法,其中提到應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脫咖啡堿、農殘和溶劑,但該工藝使用了多種有機溶劑,降低了茶多酚產品的安全性,同時由于工藝路線較長,超臨界設備操作壓力較高,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且造成了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易于工業化生產,且過程中使用水作為夾帶劑,降低了茶多酚的收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安全,產品收率高的高含量茶多酚的工業化生產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下述工藝步驟:(1)將茶葉粉碎后,用水或酸水進行連續逆流萃取,得到萃取液;所述的萃取條件為:料液質量比1:16~20,萃取溫度67~82℃,萃取時間2~4h;
(2)所述的萃取液降溫、過濾,得到澄清的過濾液;
(3)所述的過濾液經樹脂吸附,然后分別用pH值3~5、流量1~2BV的酸液和流量1~3BV低度醇洗脫雜質,再用流量1~3BV高度醇解析,得到茶多酚解析液;?
(4)所述的茶多酚解析液回收溶劑、脫除溶劑殘留,得茶多酚濃縮液;
(5)所述的茶多酚濃縮液經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以脫除農藥殘留;
(6)脫農殘后的茶多酚濃縮液經噴霧干燥,得茶多酚產品。
本發明所述步驟(1)中的茶葉為綠茶;茶葉的粉碎程度為20目篩通過率90%以上、80目篩通過率10%以下。所述步驟(1)中的料液質量比為1:16~18;所述酸水的pH為3~5。所述步驟(1)水或酸水中加入有茶葉重量0.5~5%的VC。
本發明所述步驟(2)中,萃取液降溫后加入萃取液重量0.5~3%的硅藻土或珍珠巖。
本發明所述步驟(3)中的低度醇為濃度5~10wt%的乙醇溶液,高度醇為濃度45~68wt%的乙醇溶液;所述酸液由醋酸、檸檬酸和磷酸中的一種或幾種調制而成。所述步驟(3)中的樹脂為AB-8、D101和XAD-7HP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所述步驟(5)中的萃取條件為CO2流量1250~1500L/h、萃取壓力20~28MPa、萃取溫度50~75℃、萃取時間0.5~3h,分離壓力7~11MPa、分離溫度30~40℃、分離時間0.5~3h。所述步驟(5)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時,在萃取釜中添加有不規則金屬填料。所述步驟(5)中采用硅膠及活性炭吸附回路CO2中未解析完全或未解析的農藥殘留及少量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9393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膩子粉參膠粉混合攪拌機
- 下一篇:心電圖電極消毒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