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具有粗細分離的氣水分離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190108.2 | 申請日: | 2012-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66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梁超;黃宗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柳州展維熱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凱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 地址: | 545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粗細 分離 水分 |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壓縮機,具體說是壓縮機中的氣水分離器。
背景技術
目前,氣水分離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重力式氣水分離器,其原理是利用液體沉降與氣體上升流速的差異,使得液體在未到達排氣口時,因重力作用而從氣體中分離出來;另一種是離心式氣水分離器,其是利用電泵機組的高速轉動和氣體與水之間的密度差進行氣水離心分離。氣水分離器一般是將水中的氣泡粉碎并隔除氣體,從而達到凈化水的目的,或是在濕氣流中阻隔水而純化氣體。但現有的純化氣體的壓縮機的氣水分離器一般只達到粗分氣水的效果,除水率在80~90%之間,用戶要使用更干燥潔凈的氣體,必需在壓縮機以外增加過濾器或是后處理設備才能達到使用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進行粗細分離的、具有較好分離效果的氣水分離器。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具有粗細分離的氣水分離器,包括上端設有氣體進口的罐體,該罐體側壁設有氣體出口,所述罐體內部上側安裝有中空的螺旋導流筒,從所述進口進入的氣體沿該導流筒外壁由上向下螺旋運動;所述導流筒下側設有與所述罐體內周壁配合的氣水分離蓋,該氣水分離蓋上開具有過水口;氣體運動至所述氣水分離蓋后,氣體中的水從所述過水口流入成型在該氣水分離蓋下側的儲水室,除水后的氣體由下向上進入所述導流筒內腔;所述儲水室底部安裝有自動排水閥,所述導流筒上端密封、內腔與所述出口連通。
本發(fā)明還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所述氣水分離蓋上沿所述罐體內周壁豎直設有數根與氣體發(fā)生碰撞的碰撞條。
所述導流筒內腔安裝有分離氣水的分離篩網。
所述導流筒為一中空的圓柱體,其上、下端面分別開具有上、下通孔,所述上通孔上覆蓋有向上彎曲的弧形導流罩,形成所述導流筒上端密封;所述分離篩網呈圓柱形,其上端固定在所述上通孔內,下端覆蓋在所述下通孔上。
所述氣水分離蓋截面呈向上彎曲的圓弧狀,沿該氣水分離蓋周邊開具有數個所述過水口。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fā)明可通過螺旋導流筒實現離心分離、通過碰撞條實現撞擊吸附,同時利用重力沉降、篩網過濾將濕氣體進行粗細分離,大大提高了氣體的純化效果,且無須加裝額外的設備,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1至圖2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所述氣水分離器包括上端設有氣體進口11的罐體1,從壓縮機流出的氣體一般是濕氣體,罐體1側壁設有氣體出口12,所述罐體內部上側安裝有中空的螺旋導流筒2,可沿導流筒2的外壁設置呈螺旋狀的導流板24,使得從所述進口進入的氣體改變流向,而沿導流筒外壁由上向下螺旋運動;作螺旋狀運動的氣體中的水顆粒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罐體內壁擴散,并附集在罐體內壁向下匯集;所述導流筒2下側設有與所述罐體內壁配合的氣水分離蓋3,氣水分離蓋3上開有過水口31;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氣水分離蓋截面呈向上彎曲的圓弧狀,可使氣水分離器上的水分匯集在其周邊,且沿該氣水分離蓋周邊開具有數個所述過水口,因此,落到氣水分離蓋上的水全部匯集到分離器底部,同時,氣水分離蓋還起到防止底部的水再次被氣體沖散的作用;沿螺旋狀外壁向下運動的氣體流至氣水分離蓋3后,在重力作用下其中的水從所述過水口流入成型在該氣水分離蓋下側的儲水室4;由于氣體的重力較小,除水后的氣體經氣水分離蓋改變方向后,由下向上進入所述導流筒內腔25,由于導流筒上端密封、內腔與所述出口連通,除水后的氣體從內腔流向出口,從而得到較干燥的氣體。在實施過程中,所述儲水室4底部安裝有自動排水閥5,當儲水室內聚集的水達到一定量時,通過自動排水閥可將水排出分離器。
在本發(fā)明中,在所述氣水分離蓋3上沿所述罐體內周壁豎直設有數根與氣體發(fā)生碰撞的碰撞條6,當氣體流到罐體下半部分時,與布置在罐體內的碰撞條相遇產生撞擊,形成撞擊吸附,使一部分水顆粒會吸附在碰撞條上,碰撞條上的水向下流至氣水分離蓋,并從過水口流入儲水室,從而使氣體中的水分進一步減少。
本發(fā)明采用氣水分離蓋使得由上向下運動的氣體改變流向,而由下而上運動,氣體在上升過程中,水顆粒因重力而下沉,加之碰撞條碰撞氣體后可吸附部分水,從而使得氣體中的水顆粒基本分離出來,除水率可達80~90%,完成氣水的粗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柳州展維熱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柳州展維熱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9010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