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化工廢液處置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89418.2 | 申請日: | 2012-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84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軒紅鐘;楊旺生;汪克春;張長樂;盛趙寶;程竹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海螺建材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4B7/43 | 分類號: | C04B7/43;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蔣光恩 |
| 地址: | 24107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化工 廢液 處置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的生產與化工生產中的危險廢棄物處置相結合的技術領域。具體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化工廢液處置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危險廢物的產生量逐年增多。
危險廢物的種類多、成分復雜,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其污染具有潛在性和滯后性,是全球環境保護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之一。危險廢棄物污染已被列為世界性的嚴重問題,同臭氧層的破壞、溫室效應、人口爆炸、能源危機一樣,對人類的生存構成莫大的威脅。
現有的危險廢物處理技術: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一些先進國家,對危險廢物的處理曾采用過多種辦法,如焚燒、熱解、安全填埋、固化處理以及物理、化學與生化處理等等。其中主要的處理方法是安全填埋和焚燒。
對以上所述的幾種危險廢物處置方法進行分析:
1、安全填埋法:投資低,操作簡單,但存在很大后患,有害物質容易泄漏,造成環境污染,一旦襯層系統失效,就會對周圍環境和公眾造成長期持續的威脅,并且填埋場占用大量土地,帶來土地資源浪費;
2、高溫焚燒法和熱解法:符合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要求的危險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總原則,經處置的危險廢棄物殘渣體積可減少90%,重量可減少80%,但前期投入費用較高,運行成本和運行技術難度較大,且高溫焚燒法經常需采用輔助燃料,能耗較大;熱解法目前還不具備較大的處理量,適用范圍有限,需分類預處理。
國外的處理處置技術途徑主要有:一,采用減量化技術,推行無廢、低廢清潔生產;二,采用資源化技術,大力開展綜合利用;三,采取無害化處理技術,目前國外危險廢物的無害化處理逐漸從“填埋”轉向“焚燒”。但這些方法不能做到將危險廢物徹底減容處理的要求。
現有的水泥新型干法燒成技術:水泥新型干法燒成技術的預熱分解及廢氣處理部分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多級新型旋風預熱器;窯外預分解技術(分解爐);廢氣處理系統:噴霧增濕系統(增濕塔),余熱發電系統(PH鍋爐),除塵系統(收塵器)。
預分解窯的物料(其主要成份為CaCo2以及Al2O3、Fe2O3、SiO2)由預熱器頂部喂入,經旋風預熱器預熱后進入分解爐(880℃以上),在其中分解為氧化物后入回轉窯(1450℃以上)進行煅燒。此過程可以很好的使部分重金屬與熟料礦物相結合,達到減少游離重金屬的目的,與熟料礦物結合的重金屬在砼中的析出較少,有效避免了重金屬的危害。
出回轉窯22的高溫氣體經分解爐和預熱器換熱后,經過余熱發電系統回收能量,經噴霧增濕系統處理和除塵系統凈化后排入大氣。
廢液進入分解爐高溫區(1100℃左右)燃燒,可使廢液中的有害物質成分在分解爐內得到分解,并抑制了燃燒廢氣中有害物質的生產,燃燒廢氣與出回轉窯22的高溫氣體經過相同的過程后排入大氣。在此過程中由于水泥生料的堿性氛圍,二噁英等有害物質不會重生成。廢液燃燒后產生的廢渣隨水泥生料一起進入水泥回轉窯內,在窯內高溫工況下(溫度>1450℃)進一步固化處理,形成水泥熟料。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對水泥資源的認識不斷增強。環保問題、資源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成為制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先發展經濟,再解決環保和資源問題的諸多弊端已經日益顯現,而且日趨嚴重,結果必然會導致經濟發展不上去,環境問題也解決不好,更保證不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化工廢液處置系統,其目的是利用新型的水泥燒成系統,實現化工廢液的無害化處理。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所提供的化工廢液處置系統,設有廢液儲罐,還設有輸送過濾系統、調節計量系統和霧化噴入裝置;所述的化工廢液處置系統通過所述的霧化噴入裝置與水泥新型干法窯的預分解窯系統連接。
所述的化工廢液處置系統設伴熱設施,所述的伴熱設施通過蒸汽管道與所述的水泥新型干法窯的窯尾PH鍋爐的熱蒸汽管道連接;所述的伴熱設施通過管路與所述的廢液儲罐及廢液輸送管道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海螺建材設計研究院,未經安徽海螺建材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941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