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封裝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86569.2 | 申請日: | 2012-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04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南宏昌;三島惇;星野真一;渡邊稔;楠壽樹;河原慎吾 | 申請(專利權)人: | 鋰能源日本有限公司;鈴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2/10 | 分類號: | H01M2/10;H01M10/5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運樸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裝 電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封裝電池。?
背景技術
在包括電動機動車電源在內的各種用途中所使用的封裝電池具備收容在封裝殼體內的多個電池模塊。各個電池模塊具備電連接的多個電池單元。?
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封裝電池具備配置在用于向電池單元供給冷卻風的流路中的整流板。配置該整流板的意圖在于對冷卻風進行引導而使多個電池單元均勻地得到冷卻。?
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封裝電池的電池模塊以傾斜的姿態配置在封裝殼體內,由此在封裝殼體內形成從上游側向下游側依次縮小的制冷劑通路。配置該縮小的流路制冷劑通路的意圖也在于使多個電池單元均勻地得到冷卻。?
在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封裝電池中,在一組電池模塊與其他電池模塊之間配置有電連接箱(接線盒)。專利文獻4中公開的封裝電池具備在俯視下配置在對角位置的冷卻導入口和冷卻風排氣口。?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9783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2703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432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9-87758號公報?
【發明的概要】?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即使如專利文獻1所公開那樣配置整流板,也無法消除較多的?冷卻風被供給到位于冷卻風流動的下游側的電池單元的傾向,難以使多個電池單元均勻地到冷卻。?
若如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那樣在封裝殼體內以傾斜的姿態配置電池模塊,則導致封裝電池大型化。此外,在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結構中,需要在封裝殼體內配置排氣通道,從而導致部件個數的增加和成本提高。?
配置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電池模塊和電連接箱的意圖在于,通過減少用于電連接的構件的使用量從而實現封裝電池的小型化及輕量化,這與電池單元的冷卻無關。專利文獻4中,除了冷卻風的導入口和排出口的位置以外,并不包含關于冷卻電池單元的特別啟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對封裝電池所具備的電池單元進行高效冷卻。?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提供一種封裝電池,其具備:殼體,其包括向內部空間導入空氣的吸氣口和從所述內部空間排出空氣的排氣口;多個電池收容部,其在所述殼體的內部空間中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分別隔開間隙地收容多個電池單元;供給流路,其設置于所述電池收容部的與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個端部;排出流路,其設置于所述電池收容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個端部,且與所述排氣口連通;引導件,其配置在所述殼體的內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分配流路,其由所述引導件和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劃分而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與所述吸氣口和所述供給流路連通。?
從吸氣口向殼體的內部空間導入的冷卻用的空氣流過分配流路而流入各電池收容部的供給流路。流入到供給流路的空氣通過收容在電池收容部中的電池單元間的間隙而流入排出流路,并從排氣口排出。各電池收容部未被供給已在其他電池收容部通過了電池單元間的間隙后的空氣,而是從吸氣部導入的空氣通過分配流路和供給流路向各電池收容部供給。通過所述空氣的流動,在電池收容部間,電池單元的冷卻效率得以均勻化,作為封裝電池整體而言,電池單元的冷卻效率得到提高。?
分配流路由配置在殼體的內表面的引導件和殼體的內表面劃分而成,?因此無需使封裝電池大型化就能夠得到期望的空氣流動。此外,由于利用殼體的內表面來劃分分配流路,因此能夠抑制伴隨部件個數增加所產生的成本提高。?
所述引導件以越遠離所述吸氣口所述分配流路的流路截面積變得越小的方式形成。
在壓力差方面,在分配流路中存在越遠離吸氣口空氣越容易流動的傾向。由于越遠離吸氣口流路截面積越減小,從而在分配流路中產生越遠離吸氣口空氣越難以流動的傾向。因壓力差產生的空氣流動容易性的傾向與因流路截面積變化產生的空氣流動容易性的傾向相抵,因此從分配流路流入各電池收容部的供給流路中的空氣的量得以均勻化。其結果是,電池收容部間的電池單元的冷卻效率進一步實現均勻化,作為封裝電池整體而言,電池單元的冷卻效率進一步得到提高。?
所述引導件具備:主引導部,其位于相對于所述殼體的內表面隔開間隔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副引導部,其從所述主引導部的一個側部側朝向所述殼體的所述內表面延伸,在所述主引導部的另一個側部側與上述殼體的內表面之間,劃分有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使所述分配流路和所述供給流路連通的空氣分配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鋰能源日本有限公司;鈴木株式會社,未經鋰能源日本有限公司;鈴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65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鍋爐給水系統保護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磁控管陽極的散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