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辣木豬飼料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84458.8 | 申請日: | 201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052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段瓊芬;王有瓊;張重權;馬李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K1/18 | 分類號: | A23K1/18;A23K1/14;A23K1/175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 地址: | 650000***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豬飼料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豬飼料,具體涉及一種辣木豬飼料,屬于畜禽飼料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因世界人口的增加、能源危機的出現,以及耕地的減少所導致的糧食危機,已對人類構成巨大的威脅。飼料工業的發展也因此受到制約,因此,尋求不與糧食爭土地的新飼料資源,已成為當今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我國的水產養殖總量、生豬飼養量、蛋雞和肉鴨飼養量均居世界第一,飼料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辣木(Moringa?oleifera?Lam.)又稱奇跡之樹,具有營養豐富、容易栽種、產量高、價廉、采收時間短等特性,作為牲畜的飼料很有價值,是一種不與糧食爭土地的飼料資源,年畝產辣木葉干物質可達900公斤以上,研究辣木飼料,大力發展辣木飼料產業,對解決養殖業與人類爭糧食的問題很有幫助,其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都是值得期待的。
近年來,國內外對辣木飼料的應用研究剛剛起步,涉及飼喂的動物有奶牛、肉牛、綿羊和山羊。Sá?nchez?N?R等(2008)用辣木飼喂奶牛,觀察奶牛的產奶量、體重增重率、奶品質量和對飼料的消化吸收率,研究提高辣木最大生物量和營養率的最佳生產方法。結果顯示當奶牛的食糧中添加了辣木時?,可提高攝食量、增加體重和提高產奶量,而且不會改變牛奶的質量。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辣木含量可以在不影響奶品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奶牛的攝食率、產乳率和飼料利用率(Sá?nchez?N?R.,2006)。Akinbamij?O?O(2008)進行了辣木拌飼對奶牛生長速度影響的試驗,結果顯示辣木拌飼喂養的奶牛生長速度明顯高于只用基礎日糧飼喂的奶牛。李樹榮等(2006)根據辣木的營養特性,結合黃羽肉雞(狄高雞?)飼料轉化率高的特點,運用辣木作為黃羽肉雞飼料添加劑?,觀察了辣木不同含量對黃羽肉雞生長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飼料中添加?10%~20%的辣木葉粉的效果較好,蛋白質的利用率以及體重凈增率均高于對照組,且每個飼養周期所消耗的飼料總量比對照組少?30%左右。照此結果計算,采用辣木葉飼料飼養狄高雞,可以使生產成本降低?30%左右,利潤提高?30%左右。同時該試驗還表明?30%以下的辣木葉添加量對動物均是安全的,30%以上添加量的試驗未見報道。段瓊芬等(2009)在有關發展辣木飼料的綜述中,介紹了國內外辣木飼料的應用研究情況?,分析了飼料安全、糧食安全對人類健康和生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發展辣木飼料產業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抗菌方面,巴基斯坦的研究者們從辣木樹葉中分離、純化出三種水溶性的小分子量蛋白質,該小分子量蛋白質對多種細菌如大腸桿菌、克雷氏產氯桿菌、克雷氏肺炎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黑霉菌、黃霉菌以及青霉菌等有明顯的抑制效果。韶關學院的柯野等也從辣木中分離出一株內生真菌(Aspergillus?sp.),其發酵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的生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這兩項試驗結果都表明了辣木葉不僅可以提供蛋白質,而且該蛋白質還具有明顯的抑菌作用,支持了辣木作為一種天然預混料的可行性。但涉及辣木豬飼料的研究至今未見報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營養豐富、全面,適口性好,飼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生豬出欄時間短的辣木豬飼料。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下列技術方案:一種辣木豬飼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質量比的組分組成:
玉米???????????????????????????38~60?%
豆粕???????????????????????????10~16?%
米糠???????????????????????????12~18?%
辣木粉??????????????????????????7~38?%
食鹽???????????????????????????0.2~1?%。
所述玉米為玉米碎粒或者玉米粉。
所述豆粕為榨取豆油后的豆渣。
所述米糠為脫除大米后余下的殼。
所述辣木粉為辣木植物的葉、桿、枝,經洗凈、干燥后,粉碎成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未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445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