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奧氏體不銹鋼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184417.9 | 申請日: | 201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72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喇培清;楚成剛;魏玉鵬;孟倩;盧雪峰;歐玉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38/40 | 分類號: | C22C38/40;C22C33/02 |
| 代理公司: | 蘭州振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5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奧氏體 不銹鋼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不銹鋼材料的制備技術。?
背景技術
奧氏體不銹鋼是不銹鋼中最重要的鋼中,生產量和使用量約占不銹鋼總產量及用量的70%,其具有光澤度好、耐蝕性和耐熱性強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在石油、化工、輕工、食品、醫(yī)藥等行業(yè)中。奧氏體不銹鋼雖然具有高韌性、高塑性和良好的切削性,但強度較低,在使用時一般要受到拉、壓、彎、扭、沖擊等各種載荷,常常會發(fā)生過量變形、表面損傷、尺寸改變或斷裂等形式的失效,因此進一步提高其強度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小其用量,減少資源的消耗,并且對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奧氏體不銹鋼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是奧氏體不銹鋼及其制備方法,奧氏體不銹鋼,基于304不銹鋼,按重量百分比計,其組分為:Al?19~21%、Cr?9~11%、Ni?4.5~6.5%、Mn≤1.2%、Si≤0.6%、C≤?0.05%,余量為Fe2O3。?
奧氏體不銹鋼的制備方法,其步驟為:?
(1)按照權利要求1中不銹鋼原料成分配比稱取反應物原材料;
(2)將稱好的粉末在球磨機中混合8~16小時,然后將混合好的反應物料置于配有銅底材的銅模具中并用壓力機在30~60MPa的壓力下壓實,在其表面放上引燃劑,然后在反應容器中進行反應;
(3)室溫下用氬氣吹掃反應容器排除其中的空氣并加熱,等到容器溫度升至180~200℃時再次排氣,然后通入?4~7MPa的氬氣繼續(xù)升高容器溫度;
(4)當容器內溫度達到260℃左右時引燃劑開始反應并釋放出大量的熱,引發(fā)反應物料間的反應;
(5)生成的產物在氬氣保護下隨爐冷卻至室溫制得不銹鋼材料;
(4)將制備得到的不銹鋼材料放入熱處理爐中進行800~1000℃等溫處理6~8小時后,得到奧氏體不銹鋼材料。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生產流程簡單,能源消耗低,可用低成本獲得高強度的奧氏體不銹鋼,且污染小,適于工業(yè)化生產。?
經X射線衍射技術和透射電鏡表征,制備得到的304不銹鋼均由奧氏體相組成,材料以納米晶為主,是由納米晶和微米晶組成的復相材料。其中納米晶相的晶粒尺寸介于10~90nm之間,納米晶含量為80~85%左右,微米晶相晶粒尺寸為0.2mm?~2mm。?
將制備得到的不銹鋼材料放入熱處理爐中進行800~1000℃等溫處理6~8小時后,制備得到高強度的納米晶/微米晶雙相304奧氏體不銹鋼材料。對等溫處理后的納米晶/微米晶雙相不銹鋼材料進行了室溫拉伸性能測試。拉伸速度為0.2mm/min,屈服強度為400?MPa?~500MPa,抗拉強度為900?MPa?~1100MPa。?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是奧氏體不銹鋼及其制備方法,奧氏體不銹鋼,基于304不銹鋼,按重量百分比計,其組分為:Al?19~21%、Cr?9~11%、Ni?4.5~6.5%、Mn≤1.2%、Si≤0.6%、C≤?0.05%,余量為Fe2O3。?
奧氏體不銹鋼的制備方法,其步驟為:?
(1)按照權利要求1中不銹鋼原料成分配比稱取反應物原材料;
(2)將稱好的粉末在球磨機中混合8~16小時,然后將混合好的反應物料置于配有銅底材的銅模具中并用壓力機在30~60MPa的壓力下壓實,在其表面放上引燃劑,然后在反應容器中進行反應;
(3)室溫下用氬氣吹掃反應容器排除其中的空氣并加熱,等到容器溫度升至180~200℃時再次排氣,然后通入?4~7MPa的氬氣繼續(xù)升高容器溫度;
(4)當容器內溫度達到260℃左右時引燃劑開始反應并釋放出大量的熱,引發(fā)反應物料間的反應;
(5)生成的產物在氬氣保護下隨爐冷卻至室溫制得不銹鋼材料;
(4)將制備得到的不銹鋼材料放入熱處理爐中進行800~1000℃等溫處理6~8小時后,得到奧氏體不銹鋼材料。
實施例1:?
基于304不銹鋼,按重量百分比計,奧氏體不銹鋼的組分如表1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理工大學,未經蘭州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441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