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制拼裝式管線結合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83750.8 | 申請日: | 201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13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汪勝;黃瑾;王家華;金冶;朱明;俞志杰;許霏;毛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125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 拼裝 管線 結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線結合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地下綜合管廊的預制拼裝式管線結合井。
背景技術
為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市政公用設施稱為綜合管廊。現有的綜合管廊為實現管線出入地塊功能設置有各種管線結合井,例如為實現管線安裝和吊裝功能設置有投料井;為實現進風功能設置有進風井;為實現排風功能設置有排放井;為實現人員出入功能設置有人員出入口或逃生孔等。現有的綜合管廊工程中,管線結合井普遍采用現澆結構,施工周期長,且與預制段剛性連接,不均勻沉降時易滲水。
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預制拼裝式管線結合井,達到施工快,密封效果好的技術目的。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達到施工快和密封效果好的預制拼裝式管線結合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預制拼裝式管線結合井,包括至少兩預制管節,相鄰所述預制管節的連接處設有密封件,所述預制管節的橫截面為橢圓形。
相鄰所述預制管節之間采用柔性承插連接為一體。具體地,在預制管節處的接頭止封口上放入富有彈性的密封件,然后施力將管子插端插入,形成一個能適應一定范圍內的位移和振動的拼裝式管線結合井。通過預制管節的拼裝形成管線結合井,成品質量有保證,抗不均勻沉降性能好,施工快。
采用橫截面為橢圓形的預制管節,相鄰預制管節之間的密封效果好,同時能進一步提高預制管節內部的空間利用率。
較佳地,所述預制管節的底部設置有鋼制集水坑和排水溝。
較佳地,所述預制管節包括用于將通道隔離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隔離墻。
較佳地,所述預制管節上設置有供管道和纜線的進出預留孔。
較佳地,所述預制管節的數量為4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中的預制管節采用橢圓形橫截面,與現有的管節采用矩形橫截面相比,無明顯的轉角,克服了密封件在矩形橫截面的轉角處容易失效的問題,改善了密封效果;與現有管節采用圓形橫截面相比,提高了通道的空間利用率。由于上述結構,預制拼裝式管線結合井成品質量有保證,抗不均勻沉降性能好,施工快,密封效果好,同時能進一步提高預制管節內部的空間利用率。
2、滿足管線出入功能要求,滿足排水功能要求。
3、設置了集水坑和排水溝,滿足排水要求。
4、將自來水管道隔離集中設置在其中一個通道中,避免水管道爆破時大量水進入另外一個通道,影響其他電纜、管線。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B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預制管節??2-信息孔??3-防水套管??4-電力線孔??5-剛性防水套管??6-集水坑??7-排水溝??8-隔離墻。
DL為電力光纜;DX為通信光纜;J為給水管;Z為再生水管;P為排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的預制拼裝式管線結合井一具體實施例,包括4節柔性承插連接起來的預制管節1,相鄰的兩個預制管節1的連接處放入用作密封件的雙O型橡膠圈,進行柔性承插連接。依次拼接各個預制管節1形成管線結合井結構。本發明中預制管節1的橫截面為橢圓形。
如圖2所示,預制管節1的側壁上設置有進出預留孔,具體地,為預埋6孔DN150信息孔2、預埋DN100A型剛性防水套管3、預埋6孔DN150電力孔4、預埋DN200A型剛性防水套管5,供管道和纜線進出。
預制管節1底部設置有鋼制的集水坑6和排水溝7,滿足排水要求。預制管節1之間設置有隔離墻8,將預制管節1隔分為兩個通道,可以將兩個通道分別設置為集中設置電纜管線的電纜倉和集中設置水管線的管道倉,采用單向排水設備,避免管道倉暴管時對電纜倉的影響。
單節預制管節的重量控制在30噸左右,便于運輸,吊裝和安裝。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未經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375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信網絡中的擁塞控制
- 下一篇:一種納米水性涂料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