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行式機動車登車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83320.6 | 申請日: | 201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155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英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5G69/22 | 分類號: | B65G69/22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 43114 | 代理人: | 鄧建輝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行 機動車 登車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登車橋,特別是涉及一種自行式機動車登車橋。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物流運輸的高速發展,自輪機動車裝卸作業的流量越來越大,據市場調查廣汽長豐長沙基地生產的系列汽車,年產量達到50000臺左右,目前意向在鐵路發運的汽車占10%左右,年運輸量5000臺左右(系越野汽車,每臺重2噸左右)。發運范圍為全國各地,均使用鐵路平車運輸,每一輛鐵路平車可裝運2-3臺汽車。裝運這些自輪機動車時,必須有登車橋平臺與列車車輛(平板車)對接配合。登車橋承受的重量須在2噸以上,年運輸量在2000輛平板車左右。目前傳統式混凝土砌成的登車平臺受場地線路的局限已突顯滯后,遠遠適應不了自輪機動車裝卸運輸的高速、高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快速、便利、安全裝運自輪機動車的自行式機動車登車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自行式機動車登車橋,其特征是:包括一個便于自輪機動車行走的行走平臺,所述的行走平臺的底部設有多個行走輪且至少其中一個所述的行走輪為驅動輪,所述的行走平臺的與列車車輛對接的一端設有液壓支腿,所述的行走平臺上設有行走舉升操作系統平臺。
所述的行走平臺的側邊設有安全防護欄。
所述的行走平臺的前段為引道斜坡,后段為與引道斜坡對接的平臺,所述的引道斜坡后端設有引板,所述的平臺前端設有唇板。
所述的液壓支腿設在所述的平臺的底部,所述的行走舉升操作系統平臺設在所述的平臺的側部。
所述的安全防護欄設在所述的引道斜坡和平臺的側邊。
所述的引板與所述的引道斜坡后端鉸接,所述的唇板與所述的平臺前端鉸接。
所述的液壓支腿為設在所述的平臺的底部的臨近所述的唇板的前液壓支腿和臨近所述的引道斜坡的后液壓支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自行式機動車登車橋,驅動輪驅動行走平臺可隨意移動行駛,液壓支腿的升高高度在一定范圍內可隨意調節,不管車輛底板高度及機動車登車橋平臺高度如何,液壓支腿可以舉升行走平臺做到行走平臺一端的高度與列車車輛底板等高,行走平臺與列車車輛對接方式可以正面對接,也可以側方位搭接,極大地滿足了自輪機動車裝卸的便利性,行走平臺與列車車輛對接后,自行式機動車可以從地面直接經行走平臺行駛到列車車輛上,能夠安全、隨地、快速的轉運車輛進行裝卸自輪機動車作業,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且快速、高效。引板與引道斜坡后端鉸接,唇板與平臺前端鉸接,在不使用時能收縮引板和唇板,從而收縮登車橋自身長度,極大的節約機動車轉運場地。且本發明操作簡單,一學就能熟練使用,設計使用壽命長、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本發明是一種快速、便利、安全裝運自輪機動車的自行式機動車登車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自行式液壓登車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自行式液壓登車橋的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自行式液壓登車橋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圖2和圖3,包括一個便于自輪機動車行走的行走平臺5,行走平臺5的前段為引道斜坡2,后段為與引道斜坡2對接的平臺3,引道斜坡2后端鉸接有引板1,平臺3前端鉸接有唇板4,平臺3的唇板4與列車車輛對接,引道斜坡2和平臺3的側邊設有安全防護欄11,引道斜坡2的底部設有行走輪9,平臺3的底部設有驅動輪6,平臺3的底部的臨近唇板4的一端設有前液壓支腿7,臨近引道斜坡2的一端設有后液壓支腿8,平臺3的側部設有行走舉升操作系統平臺10。行走平臺5全長11.5米,寬3米,重量約6噸,整個長度構成為引道斜坡2長度6米,平臺3長度4米,引板1長度1米,唇板4長度0.5米,前液壓支腿7最大升高為1.45米。橋身采用優質鋼材焊接而成,主要材料為20#工字鋼、120#槽鋼、20#槽鋼、200#矩形鋼管及8mm厚花紋鋼板。
參見圖1、圖2和圖3,前液壓支腿7和后液壓支腿8升高到位后采用液壓自鎖技術,保證升高不變確保安全。引板1及唇板4翻轉采用油缸驅動。行走平臺5與站臺側靠時,靠站臺側平臺的安全防護欄11翻轉打開,保證轉運叉車、貨運轉車從站臺順利通往登車橋。自行式機動車可以從地面直接經行走平臺5行駛到列車車輛上。
使用完畢,由油缸驅動前液壓支腿7和后液壓支腿8收縮,行走輪9和驅動輪6落地,操作人員坐在行走舉升操作系統平臺10,啟動行進按鈕,以最大12km/h的速度前進或后退,或轉動方向盤以最大10km/h的速度轉向,駛向登車橋停放位置。
本發明的液壓馬達驅動及行駛的驅動均由120HA的充電瓶帶動0.75Kw的直流電機完成。理論計算電瓶充足電,登車橋可連續行駛3個多小時,在方圓十五公里的站場內外完全可以滿足工作需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33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