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條形碼鑒別商品真偽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82309.8 | 申請日: | 201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22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利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利民 |
| 主分類號: | G06Q30/00 | 分類號: | G06Q30/00;G06K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鄉***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條形碼 鑒別 商品 真偽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利用條形碼鑒別商品真偽的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由于相對無序的市場經濟競爭,很多質量高、品牌好的商品經常成為不良商販的仿照對象,從而獲取不當高額利潤,嚴重傷害了名牌廠家的經濟利益和形象,同時也極大損害了用戶的利益,為此,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各種手段來用于商品防偽。
常用的防偽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利用各種防偽材料和構建防偽技術系統兩類。
一、利用各種防偽材料的方法有:
1、局部全息鍍鋁雙層防偽標識:防偽標識彩色印刷圖案的特定位置,根據設計要求設置金屬結構組成的全息信息,其定位精度極高,它在光照下會閃閃發光,這種技術稱局部全息防偽技術(以前也稱作金屬塊精確定位技術)。
該技術是利用全息成像、激光雕刻制版、模壓、電鍍等技術生產。防偽標識為滿版全息圖案,或在包裝上燙印轉移制成。
2、數碼吊牌防偽:數碼與吊牌融為一體,提升商品檔次和企業形象。適用于服裝、皮具等商品。
3、特種印刷方式防偽:利用多色或特種油墨印刷,如人民幣等變色油墨印刷技術,常用于特殊商品,滿足特殊商品的防偽需求。
4、特殊不干膠標簽印刷:例如透明標簽、全息定位鏤空防偽標簽、鐳射鍍鋁滿版、(局部)標簽、特種膜內標標簽、數碼防偽標簽、特種易碎紙防偽標簽、撕揭型防偽標簽、全息收縮膜標簽、兩面圖形形成標簽RFID標簽等等。
由于現代印刷包裝技術的發展和泛濫,有些冒牌商品的印刷包裝已經與品牌商品差別很小,甚至還有所超越,名牌廠家在防偽包裝上各方面投入很大,但防偽效果并不理想。
二、構建防偽技術系統方法有:
1、客服電話方式,如現在的800、400及廠家客服電話方式,用戶通過電話咨詢來了解商品信息以確定真偽。
2、網絡平臺防偽,由防偽服務公司構建一個網絡系統平臺,生產經營企業將自己的生產信息上報與防偽公司,用戶通過網絡、電話、短信的方式連接到防偽系統查詢商品。
但現有的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查詢程序復雜、費用高、準確性差、防偽性能不強。更有甚者個別不法商家為其假冒商品構建了假冒的中心平臺,使用戶無所適從。如果在假冒中心平臺上查詢,其結果也肯定得不到正確的信息,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利益。
商品條形碼技術是隨著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而誕生的,它是集編碼、印刷、識別、數據采集和處理于一身的新型技術。使用條形碼掃描是今后市場商品流通的大趨勢。條形碼技術可以迅速識別出商品的品種、企業、生產批次等信息,在世界及國內都逐步實現了高度統一,企業無論是設計制作,申請注冊還是使用商品條形碼,都必須遵循商品條形碼管理的有關規定,這樣就能使商品能夠在全世界迅速、自由、廣泛地流通。
現在市場上的條形碼作為商品的識別編碼,在現代印刷技術和條形碼機上仿照自制不是難題,這種條形碼技術基本上只能起到商品盤點、識別上,不能標示出每一件商品的單獨信息,不具有唯一性,對于普通用戶用于識別商品的真偽更是沒有實際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條形碼鑒別商品真偽的方法,使得市場對商品的真偽鑒別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強,有效降低企業的防偽成本,并且有利于企業數據的安全性。
本發明鑒別商品真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建立防偽條形碼識別系統中心平臺,該平臺提供賦碼規則及網絡數據接口,供生產經營企業商品信息和用戶終端查詢信息的交流;中心平臺給企業提供了條形碼生成、加密的標準,查詢的流程及判斷算法,并以Web服務的形式發布,企業可以根據該Web服務進行二次編程,將中心平臺提供的所有標準及功能嵌入到企業服務器中。
2、生產經營企業根據賦碼規則通過變碼印刷技術生產一套基于商品條形碼信息和形式的防偽條形碼,該條形碼是表示每單件商品最小包裝唯一信息的明碼;所述的明碼是以商品條形碼為基礎,根據企業生產序號、批次等內容不同,按照賦碼規則生成的條形碼,即其不但包含了該條形碼本身的商品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代表每個單件商品唯一身份的條形碼驗證信息。該信息包含商品名稱,規格、價格、批次、生產日期及流通信息。該條形碼可以是一維條形碼,也可以是二維條形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利民,未經李利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230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可見光通信的LED燈入侵報警器
- 下一篇:一種錄入漢語拼音字符的編碼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