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210180147.4 | 申請日: | 2012-06-04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63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30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海;張曉斌;王培義;褚浩然;李達;鄭博文;徐衛;李串連;楊麗莉;楊利國;王煦晉;賈成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
主分類號: | G21F9/34 | 分類號: | G21F9/34;G21F9/36;G21F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悅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曉航 |
地址: | 030006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物 焚燒 灰排灰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放射性廢物的裝置,具體為一種用于處理α廢物焚燒后焚燒灰的排出裝置。
背景技術
放射性廢物焚燒處理后產生的焚燒灰必須從焚燒爐中安全的排出后方可進行焚燒灰后續的整備及處置工作,普通放射性廢物焚燒的排灰過程一般為:在排灰手套箱內通過排灰閥將焚燒灰排入塑料袋后裝桶;或直接將焚燒灰通過排灰閥、軟連接管直接排入灰桶中,灰桶一般為100~200L容器,需手工操作排灰閥、手套箱與灰桶聯接門蓋與軟連接管,具有操作相對不方便、強度大且人員受照劑量高,手套箱內部容易被污染等缺陷。由于α廢物的特性,其焚燒灰排灰系統的密封性、安全性要求更高,并要求出灰系統設備是幾何安全的(防止核臨界),同時α廢物焚燒爐處理量一般較小(5~7kg/h),因此需要重新設計α廢物焚燒灰排灰系統工藝及設備,以實現更加安全、高效的排灰操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α廢物焚燒灰的特性,借鑒普通放射性廢物焚燒灰排灰工藝,提供一種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從而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減小人員受照水平,提高排灰操作的安全性。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包括灰桶、排灰工作箱以及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的排灰工作箱包括進桶副箱、排灰主箱、出桶副箱,所述的進桶副箱為上下雙層密封室結構,與排灰主箱通過密封閘門Ⅰ密封隔離,進桶副箱設有提桶機構和推桶氣缸;所述的排灰主箱設有與排灰導管連接的緩沖儲罐,緩沖儲罐聯接稱重傳感器,在排灰主箱內靠近密封閘門Ⅰ的一側設有吸蓋機構,排灰主箱下部設有用于帶動灰桶在各工位之間運動的移動小車;所述的出桶副箱為上下雙層密封室結構,通過密封閘門Ⅱ與排灰主箱密封隔離,出桶副箱的上下兩部分通過放桶密封閘門密封隔離,出桶副箱設有用于將灰桶從排灰主箱運出的叉桶機構,叉桶機構上方設置吊桶機構和外蓋進口。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所述的排灰主箱和出桶副箱正面均設有供人工操作使用的視窗和手套口。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所述的灰桶由外蓋、內蓋及桶體組成,所述的內蓋上設有鐵板。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所述的進桶副箱設置的提桶機構為上下密封板式方籠結構,進桶副箱通過提桶機構的上下密封板將上下兩部分密封隔離,進桶副箱的下部設有進桶門。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在所述排灰主箱內靠近密封閘門Ⅰ一側的吸蓋工位下方、緩沖儲罐所在的排灰工位下方,以及靠近密封閘門Ⅱ一側的移桶工位下方分別設有頂桶機構。
更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所述的排灰主箱設置的排灰導管上部設有上卸灰閥,緩沖儲罐下部設有下卸灰閥。
更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所述的排灰主箱設置的吸蓋機構與吸蓋氣缸相連接,吸蓋機構上設有用于吸和灰桶內蓋的電磁鐵。
更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所述的排灰主箱設置的移動小車通過絲杠傳動機構與步進電機相連接。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所述的出桶副箱設置的吊桶機構包括吊桶電葫蘆和吊桿,吊桿用于調取灰桶的外蓋。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其中,所述的控制系統為按照設定程序控制排灰裝置的各機構動作的工控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所提供的排灰裝置的整個排灰過程運行平穩,稱重計量準確,焚燒灰安全順暢排入灰桶,灰桶移動定位準確,內蓋開閉自如,內蓋安全密封壓緊,整體動作可靠。排灰裝置實現了排灰過程的密閉、遠距離遙控操作;設備整體密封性較高;排灰過程減輕了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減小了人員受照水平,提高了排灰操作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α廢物焚燒灰排灰裝置的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排灰裝置的A-A向視圖;
圖3為圖1排灰裝置的B-B向視圖;
圖4為排灰裝置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灰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排灰裝置的排灰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過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未經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01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透明基材及其制作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一種廢樹脂干燥裝置及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