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及針織物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79280.8 | 申請日: | 2012-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082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上道和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D04B1/00 | 分類號: | D04B1/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車文 |
| 地址: | 日本和***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針織物 編織 方法 | ||
1.一種針織物的編織方法,是使用橫機通過壓圈處理將鉤掛于前后的針床的各針織物部的縱行方向端部的線圈連接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所述橫機至少具有前后一對針床,前后的針床的至少一方能夠左右橫移,且在前后的針床之間能夠進行線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
在設沿針床的長度方向依次形成壓圈的方向為壓圈方向、該壓圈方向的反方向為始端方向時,反復進行以下的工序,而將一側針織物部和另一側針織物部接合:
工序A,形成沿端部線圈θ的縱行方向接續的新線圈α,所述端部線圈θ位于鉤掛于前后一方的針床的所述一側針織物部的始端方向;
工序B,形成沿端部線圈λ的縱行方向接續的新線圈β,所述端部線圈λ位于鉤掛于前后另一方的針床的所述另一側針織物部的始端方向;
工序C,形成沿所述線圈β的縱行方向接續的新線圈γ;
工序D,形成沿所述線圈α的縱行方向接續的新線圈δ;
工序E,使所述線圈δ和在壓圈方向上與該線圈δ相鄰的所述一側針織物部的線圈重疊,形成作為所述一側針織物部的新端部線圈θ的重疊線圈ε;
工序F,使所述線圈γ和在壓圈方向上與該線圈γ相鄰的所述另一側針織物部的線圈重疊,形成作為所述另一側針織物部的新端部線圈λ的重疊線圈ζ,
而且,
在所述工序D中形成沿線圈α的縱行方向接續的線圈δ時,若線圈α為表面線圈則線圈δ為背面線圈,若線圈α為背面線圈則線圈δ為表面線圈,
在所述工序C中形成沿線圈β的縱行方向接續的線圈γ時,若線圈β為表面線圈則線圈γ為背面線圈,若線圈β為背面線圈則線圈γ為表面線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E中,通過使所述線圈δ與所述一側針織物部的背面側重疊而形成所述重疊線圈ε,
在所述工序F中,通過使所述線圈γ與所述另一側針織物部的背面側重疊而形成所述重疊線圈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側針織物部和另一側針織物部從一個起口部分岔而起口。
4.一種針織物,是使用橫機通過進行壓圈處理將一側針織物部和另一側針織物部的縱行方向端部的線圈彼此接合從而得到的針織物,所述橫機至少具有前后一對針床,前后的針床的至少一方能夠左右橫移,且在前后的針床之間能夠進行線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線圈:
線圈α,沿所述一側針織物部的縱行方向接續;
線圈β,沿所述另一側針織物部的縱行方向接續,且經由針織紗與所述線圈α直接連接;
線圈γ,沿所述線圈β的縱行方向接續,且經由針織紗與所述線圈β直接連接;
線圈δ,沿所述線圈α的縱行方向接續,且經由針織紗與所述線圈γ直接連接,
所述線圈δ作為壓圈與所述一側針織物部的線圈重疊,所述線圈γ作為壓圈與所述另一側針織物部的線圈重疊,
所述線圈α和線圈δ的一方為表面線圈,另一方為背面線圈,
且所述線圈β和線圈γ的一方為表面線圈,另一方為背面線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7928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