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牛角形進料嘴的成型模具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74595.3 | 申請日: | 2012-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586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2 |
| 發明(設計)人: | 林凱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市中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27 | 分類號: | B29C45/2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牛 角形 進料 成型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注塑模具,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牛角形進料嘴的成型模具,主要應用于模具行業。
背景技術
在塑件注塑成型時,為保證塑件的外觀,現有的注塑成型模具大多采用潛伏式進料結構,所謂潛伏式進料結構,就是將模具上的進料嘴設置在塑件的內表面,這樣注塑出來的塑件外表面不會留下料口痕跡,從而保證塑件的外表面美觀。
現有的潛伏式進料結構如圖1所示,注塑物料先經流道1進入傾斜進料嘴2內,再經進料嘴2進入頂針孔3后向上反沖進入塑件型腔4完成注塑,在塑件脫模時,頂針4先將進料嘴2與頂針孔3連接處頂斷,再將頂針孔3內的余料連同塑件一同頂出脫模,采用這種結構,雖然能保證塑件表面的美觀,但由于進料嘴2是與頂針孔3相通,注塑物料是經過頂針孔3進入注塑型腔4的,在完成注塑時,頂針孔3內會相應殘留有一段廢料,這不僅浪費了原料,增加了單件塑件的注塑成本,同時,在注塑完成后,還需要人工進行手動剔除,增加了一道生產工序,使一線生產人員的工作量加大,降低了塑件的生產效益。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的進料嘴與頂針孔相連通,使注塑完成后,進入頂針孔內的余料殘留在塑件上,造成原料的浪費及增加成本等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牛角形進料嘴的成型模具,該成型模具不僅可節省原料,降低成本,同時還可提高塑件的注塑生產效益,使塑件脫模后可直接進行包裝轉運。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牛角形進料嘴的成型模具,其包括有動、靜模塊,在動、靜模塊之間設有型腔及料液流道,進料嘴一端與料液流道相通,另一端與型腔相通;所述的進料嘴呈牛角狀,進料嘴的尖端與型腔底部相通,進料嘴的尾端與料液流道相通。
進一步,所述的注料嘴設置在鑲件上,該鑲件固定在靜模塊上;所述的鑲件由兩塊對稱并可貼合的鑲板組成,在兩塊鑲板上分別設有牛角狀呈半圓形的弧槽,兩塊鑲板上的弧槽構成所述的進料嘴。
進一步,在所述的鑲板上設有一端連接進料嘴,另一端與料液流道相連的過渡流道,該過渡流道設置在兩板鑲板端面上呈四分之一圓形的通道構成。
進一步,所述的鑲件一側設有臺階,在靜模塊上設有通槽,該通槽一側置于型腔內,鑲件固定于通槽內,臺階面構成型腔的底平面,垂直于臺階面的側壁形狀與型腔的側壁相匹配;所述的進料嘴的尖端設置在臺階面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將進料嘴設為牛角狀,并將進料嘴的牛角尖端與型腔底部相通,當注塑完成后,頂針在頂出塑件時,頂針的頂力就可輕易的將進料嘴與型腔相連處頂斷,從而使塑件脫模,這樣塑件上就不會產生余料,不僅可以節省材料,降低單件的注塑成本,同時,還可減少人工剔除余料的工序及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成型模具的進料嘴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牛角形進料嘴的成型模具未裝動模塊的俯視圖
圖3為圖2中A--A處加裝動模塊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靜模塊的立體參考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鑲件的主視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鑲件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鑲板的立體參考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鑲件的立體參考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牛角形進料嘴的成型模具未裝動模塊的立體參考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市中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經溫州市中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7459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