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站鍋爐冷彎管對角線測量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72972.X | 申請日: | 2012-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99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俊峰;李詩玉;貟峰;鄭海臣;劉紹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華電金源管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21/02 | 分類號: | G01B21/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金;王聚才 |
| 地址: | 450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站 鍋爐 彎管 對角線 測量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站鍋爐冷彎管質量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電站鍋爐冷彎管管徑小、彎管數量多而且大部分都有空間旋轉角度。目前,判斷彎管質量是否合格的方法,是通過抽檢(在地面放樣測量),將彎管的曲率和兩管口的距離(放樣時得到的是彎管俯視狀態下兩管口的距離)與其理論值相比較,從而判斷彎管質量是否合格。這種方法的缺陷是較為復雜,放線、測量較為麻煩,工作效率很低,一般為按比例抽檢,容易造成不合格產品出廠的現象。當彎管數量較多時,檢測彎管質量將成為生產流程中的瓶頸部分。
經過發明人的研究,發現在確定冷彎管數量、彎管角度和方向正確的前提下,通過測量冷彎管對角線(對角線即冷彎管兩管口端部中心之間的直線距離)法可以很快的判定彎管質量是否合格,即冷彎管對角線與其理論值相同(或誤差在允許的范圍內)時冷彎管的質量合格,反之則不合格。但目前本技術領域并沒有發現這種方法,當然也沒有用來測量冷彎管對角線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站鍋爐冷彎管對角線測量工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電站鍋爐冷彎管對角線測量工裝包括端蓋,端蓋一側設有卡口,所述卡口與待檢冷彎管的管口相適配;端蓋中心垂直連接有調整棒,調整棒向背離所述卡口的一側伸出;調整棒與端蓋的中心線一致,使用時端蓋與管口處的冷彎管中心線一致。
所述卡口為凹槽結構,所述凹槽與待檢冷彎管的管口相適配。
所述調整棒的自由端為錐形端部,錐形端部的尖端為所述調整棒的棒尖,該棒尖位于調整棒的中心線上。
所述調整棒螺接在所述端蓋上,調整棒上于端蓋的兩側螺接有壓緊螺母,壓緊螺母將調整棒緊壓在所述端蓋上。
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
1.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用前需要先計算出冷彎管對角線的理論修正值,該理論修正值即將標準冷彎管的管口中心軸向延長(延長長度與調整棒棒尖伸出管口的距離相同)后得出的對角線的長度值。使用時,待檢冷彎管的兩個管口分別對應一個本發明的電站鍋爐冷彎管對角線測量工裝,待檢冷彎管的各管口分別插入端蓋凹槽(卡口)內。由于調整棒垂直連接在端蓋上,因此調整棒的中心線與待檢冷彎管管口部分的中心線相同,此時工作人員用尺子等測量工具測量兩調整棒棒端中心之間的距離,即對角線尺寸,將實測值與理論修正值相比較,即可得出冷彎管的質量合格與否的結論。使用本發明的電站鍋爐冷彎管對角線測量工裝,無須現場放線等復雜操作,提高了檢測效率,降低了檢測時的勞動強度,從而加快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避免抽檢(放樣測量)造成不合格產品出廠的現象,提高了出廠合格率。
2.?錐形端部的設置,使得工作人員在測量時,無須再尋找調整棒的中心位置,直接測量兩棒尖之間的距離即可,進一步方便了測量操作、提高了測量效率,從而進一步加快生產流程。
3.?所述調整棒螺接在所述端蓋上,便于安裝制造,也便于在測量過程中根據需要(如測量冷彎管的對角線有障礙時)調節調整棒伸出端蓋的長度。調整棒上于端蓋的兩側螺接有壓緊螺母,能夠通過壓緊螺母將調整棒緊壓在所述端蓋上,保證棒尖到管口端部的長度尺寸。
4.?根據所測量冷彎管外徑不同,設計和制作不同規格的端蓋,實現不同規格冷彎管對角線的測量。
5.?工裝使用材料普通,加工簡單,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容易實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電站鍋爐冷彎管對角線測量工裝包括端蓋1,端蓋1一側設有卡口,卡口最好設置成凹槽2,所述凹槽2與待檢冷彎管的管口相適配;端蓋1中心垂直連接有調整棒3,工作時調整棒3的中心線與待檢冷彎管管口部分的中心線一致,調整棒3向背離所述凹槽2的一側伸出。調整棒與端蓋的中心線一致,使用時端蓋與管口處的冷彎管中心線一致。
所述調整棒3的自由端為錐形端部4,錐形端部4的尖端為所述調整棒3的棒尖5,該棒尖5位于調整棒3的中心線上。
所述調整棒3螺接在所述端蓋1上,調整棒3上于端蓋1的兩側螺接有壓緊螺母6,壓緊螺母6將調整棒3緊壓在所述端蓋1上。
制造時,根據待檢冷彎管的具體尺寸確定所述端蓋凹槽2的直徑,使端蓋凹槽2與待檢冷彎管的管口相適配。最好使凹槽2的內徑=待檢冷彎管的外徑+1.5毫米。
使用時,首先是工作人員通過目測,確定彎管的數量、彎管角度和方向都是正確的。由于電站鍋爐本身并非精密機械,人工目測的誤差在允許的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華電金源管道有限公司,未經河南華電金源管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7297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CCD自動跟蹤的雙筒多視場太陽輻射計
- 下一篇:旋轉中心測定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