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給油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172100.3 | 申請日: | 2012-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18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君 |
| 主分類號: | F16N27/00 | 分類號: | F16N27/00;F16N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贛***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給油器,尤其涉及一種帶潤滑故障診斷裝置的定量給油器。
背景技術
潤滑裝置在機械傳動和設備保養(yǎng)中均起著重要作用,潤滑裝置能影響到設備性能和壽命,需要對潤滑點實行“少油量、多次數(shù)”的潤滑,特別是潤滑點較多的大型設備,多采用定量給油器定時給潤滑點加注潤滑油,保證潤滑點老化和損失的潤滑油得到及時的補充。在常用的定量給油器中,有些定量給油器出現(xiàn)故障難以發(fā)現(xiàn)、難以判斷故障原因,需要人工查看并判斷故障原因,增加了工人勞動強度;有些定量給油器的潤滑周期相同,即所有定量給油器不可以單獨控制給油,必須同時動作,當潤滑點需油量不同時只能改變柱塞運動范圍和柱塞結構來滿足要求,并且管路復雜,既增加了設計及加工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設備維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有些定量給油器在給油過程中,閥芯所受的徑向力不平衡,既導致閥芯與給油器體磨損,縮短使用壽命,又會增大閥芯摩擦阻力,降低閥芯動作可靠度,當潤滑點沒有得到潤滑油時,難以判斷是潤滑點堵塞還是閥芯卡死造成,智能檢測功能不夠完善。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了準確診斷并減少現(xiàn)行集中潤滑系統(tǒng)中的潤滑故障,通過實驗研究,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帶潤滑故障診斷裝置并能單獨控制的定量給油器,其結構簡單,適用范圍廣,能對每一個潤滑點的潤滑故障進行診斷。
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帶潤滑故障診斷裝置的定量給油器,包括給油器體(1)、左端蓋(2)、右端蓋(3)、柱塞(4)、密封圈(5)、檢測元件(6)、感應元件(7)、閥芯(8)、驅動裝置(9)、限位塊(10)、彈簧(11)、絲堵(12)、螺釘(13)。
所述左端蓋和右端蓋上的凹槽(19),與給油器體(1)構成柱塞腔(15)和閥芯腔(16),其中凹槽(19)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確保構成腔體的密閉性,凹槽(19)為多層緩沖結構,降低了柱塞在活動時與左右端蓋沖擊沖擊所造成的震動。
所述柱塞(4)在柱塞腔(15)內(nèi)運動,其中柱塞(4)一端設置有檢測元件(6),柱塞(4)上設置的密封圈(5)?與柱塞腔配合,增強了柱塞左右兩腔的密封效果,使柱塞每行程的給油量更精確,柱塞的滑動與復位完全由潤滑油填充柱塞腔推動,整個過程不需要加彈簧使柱塞復位,避免了用彈簧復位造成給油器給油時的潤滑油推動柱塞須克服彈簧力的情況,降低了壓力損失,實現(xiàn)了節(jié)能。
所述給油器體(1)的閥芯腔(16)具有成對的閥芯腔油孔(21),其中閥芯腔油孔(21)為軸對稱結構,這種結構在給油器給油過程中使閥芯受向上和向下的壓力相等且方向相反,平衡了閥芯腔(16)內(nèi)閥芯(8)的徑向力,可以降低閥芯運動阻力防止閥芯卡死并減少閥芯與閥芯腔的磨損延長給油器使用壽命,同時可以承受較高的工作壓力,廣泛應用在供油管路較長的高壓系統(tǒng)中。
所述左端蓋(2)和右端蓋(3)底部設置有泄油孔(14),其中左端蓋上的泄油孔與左端蓋閥芯腔連通,右端蓋上的泄油孔與右端蓋閥芯腔連通,同時左端蓋與右端蓋上泄油孔的另一端與外界連通,避免左右端蓋閥芯腔充滿泄漏的潤滑油導致閥芯沒有空間可以滑動而發(fā)生潤滑故障。
所述左端蓋(2)、右端蓋(3)、柱塞(4)與限位塊(10)均為非磁性材料。
所述感應元件(7)主要為磁性材料,檢測元件(6)通過檢測感應元件來模擬信號進行判斷,其中檢測元件一與感應元件一檢測閥芯是否正常;檢測元件二與感應元件二檢測柱塞是否正常,當這兩處都有信號時則表明閥芯和柱塞正常工作,任何一處或兩處未檢測到信號都表明存在潤滑故障(出油口不出油),通過用兩處傳感器的高低電平狀態(tài)來檢測故障,工控系統(tǒng)將自動判斷故障,避免設備維護人員的現(xiàn)場判斷從而降低設備維護人員的勞動強度。
所述驅動裝置(9)用來控制閥芯(8)的運動,通過調(diào)整閥芯的位移對各個潤滑點的潤滑周期單獨控制實現(xiàn)潤滑點供油量改變,可滿足各種工況下不同潤滑點的潤滑需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君,未經(jīng)張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721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