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包防水地下結構中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間的連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68317.7 | 申請日: | 2012-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21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薛勇;杜一鳴;程斌;張佳;衛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2D29/16;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貿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陳穎潔 |
| 地址: | 20009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水 地下 結構 主體 附屬 連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全包防水的地下結構中,后作結構接口處理的方法,具體說是一種全包防水地下結構中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間的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的腳步不停向前邁進,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地下空間開發必將在城市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地下結構先作結構與后作結構之間的接口往往是薄弱環節,容易發生滲漏水等現象,影響工程質量;為預留后作結構基坑施工條件,常規做法中連接處圍護結構不鑿除,待后作結構開挖至坑底后圍護部分鑿除,制作連接處內部結構,施工比較困難,施工質量難以保證,且防水層斷開,防水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包防水地下結構中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間的連接方法,以滿足經濟性、防水性的要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包防水地下結構中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間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體結構頂板上方預留擋土墻,在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接口處預留接駁器,施工附屬結構圍護支撐,將接口處圍護墻完全鑿除,將附屬結構與主體結構澆筑一體。
本發明利用扶壁式擋土墻,將連接處圍護完全鑿除,從而實現連接處全包防水連續不斷開,避免防水薄弱點。本發明是一種不同于常規的雙墻連接或通道連接的方法,優點在于避免冗余的雙墻或雙柱,且實現全包防水的連續全覆蓋,同時施工時不影響已作結構上部的交通及管線。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扶壁式擋土墻是一種成熟的擋土墻型式,造價低廉、受力合理且易于鑿除;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連接澆筑一體,方便現場施工,保證連接質量。本發明保證連接處全包防水連續不斷開,從而避免防水薄弱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做法圖。
圖2為擋土墻平面及剖面圖。
圖3為圖2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中1表示待鑿除的先作主體結構和附屬結構接口處圍護墻;2表示圍護鑿除線;3表示后作附屬結構圍護支撐;4表示先作主體結構預留接駁器;5表示先作主體結構上部預留擋土墻;6表示后作附屬結構圍護樁(墻);7表示先作主體結構圍護樁(墻);8表示擋土墻扶壁;9表示擋土墻面板;10表示擋土墻踵板;11表示先作主體結構;12表示后作附屬結構。
一種全包防水地下結構中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間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體結構頂板上方預留擋土墻,在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接口處預留接駁器,施工附屬結構圍護支撐,將接口處圍護墻完全鑿除,將附屬結構與主體結構澆筑一體。其中所述附屬結構圍護支撐包括附屬結構圍護樁6,在附屬結構圍護樁6和主體結構之間設置的圍護支撐3。
本發明的具體步驟為:A、制作先作主體結構11;B、先作主體結構11預留接駁器4,先作主體結構11上部預留擋土墻5,主體結構上部回填至規劃標高;C、施工附屬結構圍護樁6,依次施加圍護支撐3、開挖至坑底,同時將主體結構11和附屬結構12接口處圍護墻1鑿除至附屬結構底板以下,支撐3直接撐于先作主體結構;D、依次施工附屬結構底板、頂板,與主體結構澆筑成一體,施工相應防水層;E、附屬結構覆土回填至規劃標高,無需拆除擋土墻。主體結構預留接駁器和附屬結構接口處的頂部和底部。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其中接駁器為預留在主體結構中板和側壁頂部的牛腿。所述擋土墻包括設在主體結構頂板上的擋土墻踵板10,擋土墻踵板10靠附屬結構一側設置表示擋土墻面板9,在擋土墻面板9和擋土墻踵板10之間還設置有多個擋土墻扶壁8,其中擋土墻扶壁8為直角三角形狀,其一條直角邊與擋土墻面板9連接,另一條直角邊與擋土墻踵板10連接。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所述擋土墻的高度為2~2.5mm,擋土墻的長度為73~77m,擋土墻面板、擋土墻扶壁和擋土墻踵板的厚度均為0.15~0.25m,相鄰兩個擋土墻扶壁之間的距離為2.5~3.5m。在其中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擋土墻的高度為2.3m,擋土墻的長度為74.8m,擋土墻面板、擋土墻扶壁和擋土墻踵板的厚度均為0.2m,相鄰兩個擋土墻扶壁之間的距離為3m。
本發明的主要特點是在制作主體結構時預留接駁器和擋土墻,在施工附屬結構時將附屬結構的圍護樁和主體結構預留的接駁器和擋土墻之間設置圍護支撐,然后將主體結構和附屬結構接口處圍護墻完全鑿除,然后施工附屬結構底板、頂板時與主體結構澆筑為一體。然后施工相應的防水層,這樣就能保證接處全包防水連續不斷開,避免防水薄弱點;同時施工后作附屬結構時不影響先做主體結構上部管線及地面交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831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