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新型飛行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167809.4 | 申請日: | 2012-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007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呂敬;張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明明;呂敬 |
| 主分類號: | B64C27/02 | 分類號: | B64C2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飛行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飛行器,尤其涉及一種擺線槳飛行器。?
背景技術
針對擺線槳技術的研究國外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經過科學家長期的理論分析和實驗可知,擺線槳具有如下優(yōu)點:1、可按需要產生360度的全矢量推力,而且瞬時可變;2、擺線槳比常規(guī)螺旋槳和渦輪發(fā)動機有更高的推力水平;3、推力垂直于螺旋槳轉動軸線,當改變推力矢量的方向時擺線槳飛機物理位置不會改變;4、推力隨著前飛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速度為111.12km/h的時候達到最大,在巡航速度下耗油量小,這樣就會加大航程;5、擺線槳不管以多大功率轉動,噪音都非常低;6、擺線槳有很多種安裝方法,它可以替代常規(guī)飛機平尾、方向舵和升降舵的作用;7、由于擺線槳的出現,飛機整體的機動性將大大提高,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的姿態(tài)機動領域,它可以作為飛行器的姿態(tài)控制器。?
然而由于擺線槳葉片運動時,氣動力變化是一個復雜的非定常過程,且葉片間存在強烈干擾,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很成熟的分析方法,研究都還處于探索階段。但也有學者將擺線槳的概念運用到飛行器上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西工大研制的“風火輪”滾翼機、韓國航空團隊研制的擺線槳試驗機、美國馬里蘭大學的擺線槳飛機模型。其中,“風火輪”滾翼機是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飛起來并穩(wěn)定可控的滾翼機,并在剛剛過去的首屆“中航工業(yè)杯國際無人機飛行器大獎賽”上,“風火輪”表演了斜坡起降、急速躍升、貼地飛行、樓內搜救、定點著陸、實時圖傳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展示了良好的飛行性能。不論是“風火輪”還是馬里蘭研究的擺線槳飛行器都是嘗試由四個擺線槳對稱分布,但由于控制相對復雜,飛行不穩(wěn)定,最后都嘗試由兩個擺線槳和螺旋槳組合。本發(fā)明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同樣是采用擺線槳與螺旋槳的配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設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可實現性以及實用價值高的新型飛行器。?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該飛行器包括機身、動力裝置、能源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支架。所述的機身由一個大橢圓框架和一個小橢圓框架組成,所述的兩個橢圓框架相互垂直。所述的動力裝置由兩個擺線槳結構和兩個螺旋槳結構組成,所述的擺線槳結構位于大橢圓框架的內部,所述的兩個螺旋槳結構位于大橢圓框架外部,且對稱分布。所述的能源系統(tǒng)位于小橢圓框架的內部,對稱分布。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由兩個子控制裝置組成,所述的子控制系統(tǒng)位于小橢圓框架的內部,成對稱分布。所述的支架固接在大橢圓框架上。?
所述的擺線槳結構包括控制桿、偏心輪、葉片、葉片驅動軸、驅動桿(如圖2)。?
所述的螺旋槳結構包括三葉槳以及小型發(fā)動機。?
所述能源裝置為氫燃料電池。?
所述的支架由輕質金屬桿以及彈性橡膠球。?
本發(fā)明新型飛行器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1、該飛行器采用擺線槳和螺旋槳組合形式,噪音小且有較大的推力;2、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一種新型飛行器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新型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新型飛行器的擺線槳示意圖;?
圖1-2中,1、三葉槳;2、固定支架;3、葉片;4、偏心輪;5、小橢圓框架;6、控制桿;7、大橢圓框架;8、子控制裝置;9、小型發(fā)動機;10、驅動桿;11、輕質金屬桿;12、葉片驅動桿;13、彈性橡膠球;14、氫燃料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包括機身、動力裝置、能源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支架。所述的機身由大橢圓框架7以及小橢圓框架5組成,且兩個框架相互垂直。所述的支架由輕質金屬桿11以及彈性橡膠球13構成,所述的彈性橡膠球13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所述的動力裝置由兩個擺線槳結構和兩個螺旋槳結構組成。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由兩個子控制裝置8組成,所述子控制裝置8控制一個螺旋槳結構以及一個擺線槳結構的轉速以及轉向,所述的螺旋槳結構由三葉槳1以及小發(fā)動機9構成,所述的擺線槳結構如圖2所示,由葉片3、偏心輪4、控制桿6、驅動桿10、葉片驅動桿構成,所述的每個擺線槳結構的驅動桿10共軸且運動方向相反,進而防止兩個擺線槳結構因旋轉方向相同而造成飛行器的翻轉。所述的能源系統(tǒng)由氫燃料電池14組成。?
所述的兩個擺線槳結構在驅動桿10的帶動下,進行相應的旋轉運動,偏心輪4的運動帶動控制桿6運動,控制桿6帶動葉片3,進而改變葉片3的迎角值,故所述的擺線槳進行時刻變化攻角的旋轉運動,已達到較大的推力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明明;呂敬,未經張明明;呂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780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