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64477.4 | 申請日: | 2012-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27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鄭景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 | 分類號: | G02F1/13;G02F1/13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李巖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針對多媒體社會的急速進步,多半受惠于半導體組件或顯示裝置的快速發展。就顯示組件而言,陰極顯示管(或稱映像管,Cathode?Ray?Tube,CRT)因具有優異的顯示質量及經濟性而一直獨占了顯示器市場。然而,CRT有體積過大與消耗過多能源的問題,對于高畫質、低消耗電功率、薄型量產、低電壓驅動、體積小等要求而言,CRT式的顯示器顯然無法達成此要求。針對此一點,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簡稱LCD)將有很大的優勢,而LCD已經廣泛地應用于中、小型可攜式電視、影像電話、攝錄放影機、筆記型計算機、桌上型顯示器、平板計算機以及投影彩色電視等。
以現有的平板計算機為例,包含一顯示模塊、一外殼件及一透光板。外殼件包含一底板以及與底板一體成形的一環型側壁,底板及環型側壁構成一容置空間。顯示模塊設置于外殼件的容置空間內。透光板組設于外殼件,令顯示模塊被透光板與外殼件所包覆。
然而于實務上,為了顧及平板計算機的整體結構剛性,以避免平板計算機因受力而輕易的變形,外殼件的底板的厚度至少需大于1cm以上。如此一來,現有的的外殼件的設計并不利于平板計算機的薄型化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藉以改善現有顯示裝置的外殼件的設計不利于電子裝置薄型化發展的問題。
本發明所揭露的顯示裝置,包含一外框、一膠框、一顯示模塊、一透光板及一內框。外框包含一框體以及貼覆于框體一側的一基板。膠框位于基板上,框體環繞膠框。膠框具有一承載板以及豎立于承載板上的一環型側墻,承載板鄰近基板,且承載板具有一通孔。顯示模塊設置于承載板上,環型側墻環繞顯示模塊。透光板貼覆于框體相對基板的一側,且透光板位于顯示模塊上。內框包覆膠框且封閉通孔,且基板貼覆于內框。
根據上述本發明所揭露的顯示裝置,藉由外框的框體與基板為兩獨立組件,且內框的底板封閉住通孔,使得底板與基板之間可具有較大的貼覆面積。是以這樣的顯示裝置,除了可藉由適當選用基板的材質及厚度來滿足薄型化設計的需求外,更可同時兼顧基板與底板之間的結合強度。
有關本發明的特征、實作與功效,茲配合圖式作最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A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分解圖;
圖1B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分解圖;
圖1C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剖示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剖示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剖示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顯示裝置
10’顯示裝置
10”顯示裝置
100外框
110框體
1101第一開口
1102第二開口
1103容置空間
112第一組配槽
114第二組配槽
120基板
200膠框
210承載板
212通孔
220環型側墻
222承載槽
300顯示模塊
310背光模塊
320顯示面板
330光學膜層
400透光板
500內框
510底板
520環型側壁
600貼布
700膠層
800彈性層
900油墨層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A至圖1C,圖1A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分解圖,圖1B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分解圖,圖1C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剖示圖。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可運用于一平板計算機,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顯示裝置10也可以是運用于一般的液晶電視。
顯示裝置10包含一外框100、一膠框200、一顯示模塊300、一透光板400及一內框5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447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